健康養身★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吃魚的好處:

1、吃魚減少心臟病危險。

2、吃魚降低膽固醇。

3、吃魚降血脂勝過吃素。

4、孕婦吃魚好處多。

5、吃魚會變聰明。

6、吃魚有助發育。

7、魚肉營養全面。

8、魚肉易於消化。

9、吃魚延緩記憶衰退。

10、魚刺魚骨有益健康。

11、多吃魚少抑鬱。

12、吃魚減少香菸危害。

13、吃魚對眼睛有益。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原因:魚鱗是魚的外骨骼,富含膠原蛋白、鈣、磷、卵磷脂等營養物質,同時還含有甲殼素這種膳食纖維。因為膠原蛋白會在70℃~90℃的溫度下轉化為可溶性的明膠,常見的吃法是將其製成魚鱗凍。

 

方法::將魚鱗刮下,洗淨。下入放滿水的鍋中,加點醋,使水溫保持在70℃~90℃的將沸未沸狀態,小火慢燉。等魚鱗慢慢融化,湯汁黏稠之後,關火,將其晾涼,置於冰箱冷藏成凍。食用時,將魚鱗凍拌入調料即可。

 

 

 

魚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原因:魚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刺,富含鈣等微量元素,經過軟化處理後,其營養成分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方法:非常小的帶骨小魚要使勁嚼碎,進入胃裡後,胃酸會將其魚骨部分軟化,促進鈣、磷等營養物質的溶出。大魚骨要吸它的骨髓,也就是魚脊柱中的白線。魚骨還可以加醋熬湯,小火燜煮(2~4小時)。需要注意的是,用白水煮湯,魚刺很難變軟,多加點食醋燜燉,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進魚刺軟化。

 

 

 

魚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原因:魚鰾裡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對血脂控制有益。

做法:將魚鰾用清水洗淨,和魚一起清燉或紅燒。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原因:魚肝是魚身體裡儲存多種營養素的地方,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D和鐵等微量營養素,但其中的膽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不適合痛風患者。

 

做法:魚肝和魚膽相連,在清洗魚肝時,別把魚膽弄破。肝臟有解毒的功能,特別容易集聚毒素。食用前,應確定魚沒有受到環境污染。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原因:魚腸含脂肪低,蛋白質含量不遜色於魚肉。不過體積大的魚的魚腸才有食用價值,食用前要把裡面的髒東西去淨。

 

建議:因為魚類所吃的食物都要經過魚腸消化,所以它是魚的身體裡受污染程度比較重的器官。如果對魚的養殖環境不夠放心,就不建議吃。

 

 

 

洗魚的技巧

太要不得了!魚身上五個寶貝都被你親手給丟了,看了之後你真的會很恨阿...我怎這麼蠢!

有污泥味的魚,用涼濃鹽水洗一洗,污泥味可除。新鮮魚放在鹽水洗一洗,即可去泥腥味,又可使味道更鮮美。不新鮮的魚,用鹽把魚裡外擦一遍,待1小時後再鍋煎,魚味就和新鮮的一樣。而且,用鹽洗魚還可以去黏液。魚身上都有黏液,黏液易沾上污物。洗魚時,用細鹽將魚身擼一遍,然後用清水沖一下,會洗得很乾淨。

 

先剖魚肚,後刮鱗。人們通常拿起魚來就刮鱗,這樣容易壓破苦膽,污染魚肉,吃起來很苦。應該先剖魚肚,再刮鱗,把肚內東西選掏出來,就不用擔心了。刮魚鱗前用香臘擦一遍,魚鱗易除。

 

剖魚時,萬一不小心把膽弄破,可用少量白酒或小蘇打也可用發酵粉,塗在有膽汁的魚肉上,使膽汁溶解再用冷水沖洗,苦味就可以去除。或者撒點酒,然後用清水洗淨,苦味也可去除。

 

洗魚放大蔥,能防蒼蠅叮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日例行記者會,已成為全台收視率最高直播「節目」,每天桌前擺了什麼,成為街頭巷尾茶餘話題。今(18)日再度迎來新冠無新確診,台南白河農民送上特產蓮子,希望「確診連止」,然而指揮中心提醒,在沒有新藥物與疫苗出現下,世界持續出現疫情將是必然。 學生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近半人口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宿醉等症狀,又稱為酒精不耐症,主要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所導致,且亞洲人因特有的基因變異,導致比例高於白種人;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酒精不僅會引起不耐症,長期有飲酒習慣,也可能埋下對健康的傷害,甚至造成社會及家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相對全球各國,在邊境封鎖與個案管控政策下,台灣新冠肺炎傷害相當小,但隨著各國疫情減緩,邊境政策勢必有所改變。台大公衛學院建議,可以動態評估他國疫情狀態,針對不同地區的入境者判斷風險高低,若有必要最好同時檢測不同病毒,除確認有無新冠肺炎病毒外,不同地區的流行病毒也應一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台灣連續11日0確診,新北市政府18日宣布放寬防疫措施,開放室外500人以下、室內100人以下之場館,除校園及親子館外,可不用戴口罩。 另外,口罩實名制3.0版第8輪預購於今天上路,預購日期至本周三(20日)止,取貨日期則是5月25日至6月7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