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聊聊人類最基本的能力:拉屎。嗯,你就笑吧。當你拉不出來的時候,你就笑不出來了。
作為便便偵探,我們首先要看的便是物理證據:你撇出的大條。下圖便是腸胃病學專家常用的布裡斯托大便圖表,它畫出了你可能拉出的各種形態的便便。當然,便便實物照片實在太重口,所以我們用這些甜食來代替。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1和2是便秘的結果,而3和5則在正常範圍內,6和7就是腹瀉拉肚了。最好的情況便是4:又軟又有型,很容易拉,當之無愧的便便冠軍。那到底怎樣才能每次都拉出4這種形態的便便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便便的產生過程說起。這個過程好像很簡單:吃,消化,拉。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影響因素。
首先是纖維,便便的好基友。纖維有兩類,一種是可溶性的,一種是不可溶的。兩種纖維都能促進排便。你可以把便便想像成坐墊,缺少纖維的話,它會變得很硬,很不舒服。纖維便起到填充的作用,讓坐墊變得柔軟舒適。(硬座與軟座的區別嘍)
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成年女性每天攝入25克纖維,成年男性每天攝入38克,遠高於美國人的平均15克每天。(平均意味著有一般人要低於這個數字,拉出來的妥妥的是1號便便!)有些老專家甚至建議每天攝入40克以上的纖維。要想多攝入纖維,可以多吃水果,蔬菜,谷物,堅果和豆制品。
另一個因素是水。好的便便裡75%都是水。如果你的身體缺水,那麼身體會榨乾你吃的食物中的每一滴水,造成大便乾燥。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即使攝入足夠多的纖維,你的便便也會很難拉。另外要記住,如果因為高溫或是運動出汗,那麼你需要喝更多的水。
如果缺少上面這兩種東西,那麼你便會便秘。另外,如果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也會造成便秘。所以,在吃肉的時候別忘了吃菜。
腹瀉是另一種不正常的便便。通常情況下,這是由於消化系統與你吃的食物不合,於是身體便按下了「彈射」按鈕。(通常是油炸的,高脂肪食物。乳制品,果糖,人造糖也容易引發腹瀉。)有時候腹瀉是由於生病或是中毒。它們會引發嚴重腹瀉,只有吃藥治療才能夠恢復正常。
如果你經常處於兩種極端情況,那麼你可能患上了腸道易激綜合症。如果排除了是由食物引起的,那你最好趕緊去看醫生。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想要拉出好的便便需要多喝水多攝入纖維。下面還有其它一些能夠幫助排便的因素:
益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促進你身體裡的「好的」細菌的生長。人類已經食用發酵過的食物好幾個世紀了,事實證明它們能夠促成好的便便。不過請記住,益生菌有好多種,別認為只有藥丸和酸奶,還有開菲爾,康普茶和泡菜。還有其它一些食物也含有益生菌,如酸菜,豆豉和味增湯。
鍛煉。另一種改善便便條件的方法便是鍛煉。常規鍛煉不僅能塑造體型,還能讓你腸道暢通。鍛煉能加速血液流動,促動內部肌肉,能讓便便在身體內暢行無阻。
蹲坑。有專家指出,現代馬桶擠壓腸道,難以通便。而蹲便則是大號最自然的姿勢。當然,你也不用每次大號都去找蹲坑。你只需要在坐馬桶的時候在腳底放一摞書,提高坐馬桶的角度。
所以,拉出好的便便的方法總結如下: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