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期常見自費產檢項目|媽媽族 孕期篇1

孕期常見自費產檢項目|媽媽族 孕期篇1

懷孕時,準媽媽們最擔心的就是胎兒的健康,除了健保補助的產檢內容外,自費項目也有其必要性。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鴻文醫師表示,自費產檢的項目須視孕婦自身與家族健康狀況而定,如高齡孕婦或有家族遺傳病史者,則建議多做檢查,以提前預防或降低風險。

 

孕期常見自費產檢項目|媽媽族 孕期篇1

 

常見的自費產檢項目包括:

 

1.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

檢查週數:8~14週

檢查內容: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亦即俗稱的漸凍人,台灣的基因帶原率約為3~4%,發生率僅次於海洋性貧血。此檢測可由夫妻雙方任一方進行基因檢測,若一方帶有此基因,則另一方亦須抽血複驗。

 

2. X染色體脆折症候群

檢查週數:8~14週

檢查內容:篩檢隱性遺傳性智能障礙,但發生率相對偏低;但若家中成員有智能障礙者,遺傳機率可能高達5成。

 

3. 頸部透明帶檢查(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檢查週數:11~14週

檢查內容:藉由檢測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以進行第一孕期的唐氏症篩檢;若頸部透明帶厚度越厚,代表胎兒異常的機率較高。

 

4.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

檢查週數:15~18週

檢查內容:進行血清四指標篩檢,唐氏症的檢出率約可達7~8成。

 

5. 羊膜穿刺

檢查週數:16~20週

檢查內容:直接取胎兒羊水進行基因檢測,其唐氏症異常的準確率可接近100%;但進行羊膜穿刺有0.5%的流產風險,通常以高齡孕婦為優先建議檢查對象。

 

註:第一、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可擇一進行,若為高齡孕婦或是檢測值異常風險較高者,建議可評估進行羊膜穿刺檢測。

 

6. 高層次超音波

檢查週數:20~24週

檢查內容:高層次超音波的解析度較一般超音波清楚,針對胎兒肢體、器官、頭頸胸腹等處可進行細部構造檢查,以瞭解胎兒是否有重大異常問題;然而,高層次超音波的準確度仍會受到孕婦胖瘦、羊水量、胎兒姿勢等因素影響。

 

7. 妊娠糖尿病檢查

檢查週數:24~28週

檢查內容:飲用葡萄糖水進行耐糖試驗,以瞭解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問題。

 

然而,蘇鴻文醫師提醒,孕期自費檢查的項目並不止於上述內容,須視孕婦年齡、健康狀況與家族病史而定;若有任何疑問,建議可與醫師詳細討論檢查項目與必要性。

 

產檢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婦產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蘇鴻文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妊娠糖尿病】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99

【妊娠糖尿病的篩檢方法】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706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孕期常見自費產檢項目|媽媽族 孕期篇1

相關推薦

許多食物正常時是美味營養的好食品,但一旦不新鮮、發芽,或是採用非常規手段催熟後,就會出現不利身體健康的毒素,有一些甚至會危及到生命。 孩子比成人的抵抗力更弱,在製作孩子的食物時,更要注意不要讓這些食材上了餐桌!   一、青番茄 青番茄含有毒性物質、叫龍葵素,食用這種還未成熟的青...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不少研究發現,口腔健康狀況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最近一項西班牙研究發現,慢性牙周病越嚴重,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越大。研究人員認為,牙周病與心臟病都屬於發炎性疾病,兩者互有聯結。維持牙齒健康,或許也能讓心臟更健康。 台中地區牙科醫師林克承表示,任何牙齒...

閱讀詳情 »

(1)身體表現:面部(眼皮)浮腫、油光、易生痤瘡、腹瀉、身重困倦、大便燥結、急躁易怒。(2)原因:氣虛、運動少、飲冷飲,造成水濕留在體內。(3)解決方法:紅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鐘,代茶飲,祛署濕,適合夏天。冬天寒濕則適應用綠色的花椒,煮水泡腳。(1)身體表現:善忘、喉嚨髮乾、性情急躁、皮膚...

閱讀詳情 »

過年的零食看起來都很美味,但其實有些零食含有過量的糖分、普林或鉀等,並不適合某些慢性病友吃,到底慢性病友吃過年零嘴時,該注意什麼呢?  牛肉乾、豬肉乾、魷魚絲和豆乾等,牛肉乾、豬肉乾、魷魚絲和豆乾。 瓜子、腰果、蠶豆、松子等,含磷量較高,而脫水蔬菜的含鉀量較高,腎臟病患者應控制攝取量。 糖果、糕點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