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出現自傷行為 恐伴隨精神疾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若發現家中兒童出現咬傷自己、刀割手腕、撞牆等現象,恐就屬於自傷行為,通常也會伴隨包括憂鬱症、焦慮症、飲食疾患等問題;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指出,因當事人無法透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感受,或是為了宣洩壓力等,才會藉由特殊的舉動對外溝通。

包括兒童、青少年等都屬於臨床上常發生的自傷患者,其中也可能是因被家暴、霸凌等留下的後遺症;柯俊銘臨床心理師說,根據研究,若養成自傷的習慣,不但會成癮,還會促使擦槍走火,不得輕忽嚴重性。

想要避免孩子出現類似自傷情況,其實家長和老師可透過以身作則的方式,教導孩子操控情緒管理,也可蒐集讓孩子冷靜下來的物品、音樂等,建立緩衝機制,並且與孩子共同討論,找出易於引發自傷的原因,或是可透過以口含冰塊、撕報紙、咬橡皮環等方式,取代自傷行為。

另外,也可多鼓勵孩子培養運動的習慣,因運動產生的安多酚等物質,能使心情更愉悅;柯俊銘呼籲,孩子若出現相關行為,應多給予體諒和關懷,嚴重時也應盡快帶孩子就醫,才能避免影響日後的成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13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年的零食百百種,一般身體健康的民眾沒有選擇上的限制,通常以好吃為考量,但對於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則必須要有所取捨,否則平時飲食控制得宜,到了過年卻不小心破戒就危險了!營養師指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腎臟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零食的挑選,以免身體出狀況。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年連續假期,民眾最喜歡熬夜玩樂,不論是通宵打牌、夜唱,還是上網連線對戰,不到三更半夜不罷休,甚至看到太陽才肯回家,而沒有吃早餐就休息;醫師指出,熬夜且過餐不進食,胃黏膜易受損,尤其早上胃酸分泌較多,長期下來胃會發炎,甚至變成胃潰瘍。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吳德強表示,熬夜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年放假心情放鬆,民眾容易暴飲暴食,餐餐大魚大肉,還會配上酒類、汽水;正餐之外,又會嘴饞吃零食,整個過年吃不停!醫師提醒,飲食過量會導致腸胃無法休息,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脹氣,嚴重者甚至出現胃酸逆流、胃痛、嘔吐不止等症狀,不但腸胃出問題,連帶食道也出狀況。中山醫院腸胃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年飲食大魚大肉,再加上高熱量、含糖量高的糖果、零食,容易燥熱、上火,許多民眾的皮膚開始冒出小顆粒的膿疱、紅疹,而脂漏性皮膚炎患者更容易復發;醫師建議,飲食不要太油膩,零食也要少吃,如花生、巧克力等,吃完後記得多喝溫水,並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才能降低皮膚發炎反應。新光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