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童常吃速食,當心過敏加劇

平常吃了沒症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竟有大堆紅字?一吃就皮膚起紅疹,肚子絞痛不止,也跟食物過敏有關?到底該怎麼看待食物過敏?全都不吃,真的是對的嗎?
孩童常吃速食,當心過敏加劇
明明是可以吃的食物,為什麼會引發過敏症狀?小時候吃了會過敏的食物,長大後再吃,為何又不會過敏了?這與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以及腸道的發育,都有關係。

 

以常見的食物過敏原蛋白質類為例,包括奶、蛋、肉、魚等等,都有人吃了會出現過敏症狀。有些人吃了帶殼的蝦,會誘發氣喘;另一些人,則是會出現癢到不行、紅腫如浮雕的急性蕁麻疹。

 

有些尚在襁褓中的寶寶,若是對牛奶過敏,導致腸道發炎,常會有拉肚子、腹痛,甚至嚴重到出現血便的症狀,或是皮膚長疹子、發紅、脫屑的異位性皮膚炎;有時,還會把自己抓到遍體鱗傷、流湯、流水。有些孩子,甚至會出現喉嚨很緊、呼吸困難的情況。

 

事實上,食物過敏引起的發炎症狀,的確不局限在消化道,也常波及到皮膚或是呼吸系統。而許多幼年時的食物過敏,有可能在長大後逐漸痊癒,主要原因是幼兒的腸道發育尚不完整,免疫系統的調控,也尚未完全定型,仍有機會改變。

 

本週由專精過敏疾病的王麗潔醫師,分享如何正確看待食物過敏的關鍵之道。

孩童常吃速食,當心過敏加劇
喝純母奶就不易過敏?因人而異,可喝水解奶改善》 

「不會吧!連純母奶寶寶,都會食物過敏?」雖說,母奶的蛋白質比牛奶的蛋白質,較不易引起過敏,但臨床上,還是有極少數的純母奶寶寶,會對母奶的蛋白質過敏,在出生一、兩個月後,出現明顯的異位性皮膚炎或大便中有血絲、拉肚子的症狀。

 

若媽媽已經避免攝取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小寶寶的症狀仍無改善,就必須考慮改吃將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蛋白質的部分水解配方牛奶,讓皮膚症狀有機會獲得較明顯的改善。

 

這是因為人類的消化系統,原本在吃進蛋白質時,會先將大分子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蛋白質,然後,進一步分解成胺基酸,再被身體吸收。

 

不過,小孩子腸道的上皮細胞還在發育中,沒有辦法像成人一樣完全密合,有些大分子的蛋白質,有可能還沒被分解,就直接進入腸道的血管,較易引起過敏症狀,才會建議在治療上改喝小分子蛋白質的部分水解配方牛奶來改善過敏的症狀。

 

而不管是常見的牛奶過敏或少見的母奶過敏,這些異常的免疫反應,都會引起身體的發炎,跟喝奶出現乳糖不耐症,成因是不同的。

 

乳糖不耐症是因為腸道內缺乏可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使得乳糖卡在腸道中,無法順利被消化分解,而引起腹瀉,雖會導致水便,但通常拉完就沒事了,並不會引起腸道或皮膚的發炎。


孩童常吃速食,當心過敏加劇
異位性皮膚炎與食物有關?可做檢測,利用飲食來調整 

目前臨床上,與食物過敏原檢測相關性最高的過敏性疾病是異位性皮膚炎。若孩子有經常發作的異位性皮膚炎,會建議在三歲後做食物過敏原的E型免疫球蛋白(IgE)檢測,各大醫院的食物過敏原類別,大致可分為蛋白質類、海鮮類、堅果類、水果類、蔬菜類、澱粉類、香料類等等。


 

食物過敏原的種類,從十二種、三十六種到一百多種都有,目的是找出哪些食物是高致敏性的紅燈食物,應該要注意。不過,即使是食物過敏原檢測的異常紅字很多,也不必太焦慮,可與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討論,哪些項目的食物過敏程度較嚴重且與本人的不適症狀確有相關,可如何調整日常飲食,千萬不要矯枉過正,搞到沒有東西可吃的窘境。


孩童常吃速食,當心過敏加劇
找不出致敏原怎麼辦?簡單吃,可寫飲食日記觀察 

目前的食物過敏原檢測,所採用的過敏原基因片段,不見得與台灣人常吃的品種相同,以蕁麻疹為例,約有八、九成的患者,即使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查,也找不出真正的「致敏凶手」,此時,飲食上宜盡量吃簡單、新鮮的自然食物,並做飲食日記,有助於觀察吃什麼東西最容易有狀況。

 

由於加工食物的材料較複雜,要從中抓出是對哪一個成分過敏,有其難度。而不新鮮的食物,則有可能因蛋白質變性,讓免疫調控失常而致敏化。舉例來說:門診上,常有患者在吃到不新鮮的魚或帶殼海鮮後,引發急性蕁麻疹,之後,就算是改吃新鮮的海鮮,仍會不斷發作,相當擾人。


 

此外,有些加工食物,雖不見得含有食物過敏原,但也有可能因烹飪時,須高溫油炸,較易產生過氧化物,若經常食用,仍有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促進發炎反應、過敏等,讓過敏症不易控制。

 

根據二○一三年一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胸腔》(Thorax)上,一份囊括五十一個國家、近三十一萬名十三歲到十四歲青少年,以及來自三十一個國家、十八萬名六歲到七歲兒童,所做的兒童氣喘及過敏的國際研究(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結果顯示,「每週吃三次或更多分量的速食會讓青少年嚴重氣喘的機會增加三九%,兒童則是增加二七%的風險,對於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也有關聯性。」宜多加留意。



 

 

【延伸閱讀】3招避免食物過敏 

吃這個會皮膚搔癢,吃那個會肚子絞痛,半夜過敏症狀突然發作,不但影響睡眠品質,也常不舒服到要臨時掛病號。掌握3大要訣,便可減少食物過敏對生活的干擾。

 

1.盡量吃新鮮、簡單的自然食物,較不會因食物變質或添加物而過敏。

2.3歲以上可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年紀太小則不易驗出結果。

3.找不出原因的食物過敏宜做飲食日記,並與醫師做進一步討論。

 

小檔案_值班醫師 王麗潔

經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現職: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專長:小兒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減敏治療

 孩童常吃速食,當心過敏加劇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白血病起因於血液幹細胞造血功能異常,導致白血球異常增生所致。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若白醫師表示,白血病會癱瘓血液功能,造成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功能不足而出現貧血、感染、或是易出血的狀況,建議應及早就診,以免延誤診治。  血癌,顧名思義為血液出現癌化的徵兆。當造血幹細胞出現異常時,會開始製造出許多未成...

閱讀詳情 »

許多人認為骨髓捐贈就是抽「龍骨水」,若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脊椎神經受損,甚至造成半身不遂,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認知!義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蘇裕傑醫師表示,骨髓捐贈有兩種途徑,可由骨盆上方的腸骨抽取血液幹細胞,或亦可自週邊血管(如手臂)抽取血液,經分離後再取出所需之造血幹細胞,基本上這個過程的安全性高、恢復...

閱讀詳情 »

一時手癢擠了痘痘,傷口紅通通的,怎麼樣才會消退?擠痘痘時用力過猛,不小心傷了皮膚留下疤痕怎麼辦?痘痘的舊傷口居然沒有隨著時間消失,反而變成凸起的疤痕,該如何處理?台北優勢皮膚科診所游可任醫師表示,痘疤型態五花八門,依照疤痕狀態不同,恐非單一治療即可解決!建議患者接受痘疤治療前,先與醫師充分溝通與討論...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一個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告白: 胸部X光正常  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 2015年12月,我去台大醫院做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回診時看片子,醫師說,發現1個直徑1.2公分的腫瘤,俗稱毛玻璃病變。 醫師直接告訴我,肺腺癌的機率很高,大概8成機率是惡性腫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