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害怕氣切? 新式經皮擴張氣切術風險低

害怕氣切? 新式經皮擴張氣切術風險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師,我家人可以不要氣切嗎?這樣他無法吃東西跟說話」、「氣切會不會變成為植物人?」這些是醫師們經常聽到家屬擔心的問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敬凱醫師表示,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急救時會插管輔以呼吸器協助換氣,以維持生命並延長治療時機。但是,並非所有患者皆能順利拔管脫離呼吸器,為降低插管所造成之併發症,包含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等,氣切手術還是有其必要性,目前經皮擴張氣切術已被廣泛使用,風險也比傳統氣切低。

氣切能降低感染機率

林敬凱醫師指出,氣切是將人工氣道從嘴巴換至脖子處,不會傷害到其他器官系統。接受氣切患者較能維持呼吸道之安全,因氣切管不易滑脫,換管容易,使得呼吸道痰液清除效率較佳。部分患者移除口腔內之人工管路後可自口進食,少了口腔人工管路,使得口腔內清潔更為容易,可降低口腔內細菌滋生,進而降低肺炎之發生,另外由於氣切管較短,有助於患者脫離呼吸器,部分患者脫離呼吸器後能更換特殊氣切管而可自行說話,恢復良好的患者更能移除氣切通路讓傷口自行癒合。

經皮擴張氣切術 風險低傷口小

林敬凱醫師說明,自1985年Ciaglia發展經皮擴張氣切術(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 後,不同的方式不斷地被提出、改良且廣為應用。有別於傳統氣切術,經皮擴張氣切術可於床邊執行,病患不需移至開刀房,減少運送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許多國外醫學報告指出,經皮擴張氣切術的優點除手術時間短、傷口較小外,術中、術後發生出血及併發症並無明顯提高,而且術後感染之風險較傳統氣切為低。目前多數歐美先進國家及國內醫學中心之加護病房,多以經皮擴張氣切術作為氣切手術之首選。

經皮擴張氣切術並非完全無併發症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引進此項技術已有4年多,手術全程在支氣管鏡的監控下執行以減少併發症,一般此手術時間約數分鐘內即可完成。林敬凱醫師提醒,經皮擴張氣切術仍有少數併發症發生之機會,包括氣胸、皮下氣腫、氣管裂傷穿孔、傷口出血、嚴重缺氧等。目前經皮擴張氣切術僅適用於成人,兒童尚無其適應症。在慎選病患的前提下,經皮擴張氣切術對加護病房的病患而言,儼然成為重要的手術之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6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許多女性因為工作與家務忙碌等問題,加上排斥痛感度高的乳房攝影檢查,總會拒絕定期篩檢;然而,預防乳癌,除了乳房攝影檢查可敏銳偵測早期乳癌的微鈣化點之外,醫師並建議,除了定期到醫院篩檢,日常「地毯式搜索」的自我檢查,也能讓女性遠離乳癌的威脅。儀器搭配自我檢查 乳癌防治雙管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南連日來的豪雨,造成許多環境出現積水容器及積水點,民眾應把握雨停時,掌握巡、倒、清、刷等四個要點,盡快清除完畢;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主任陳怡表示,梅雨季節到來,雖能緩解水情,民眾也可利用降雨時儲水,但要注意容器的覆蓋方式,加置細紗網、蓋子,避免孳生病媒蚊。積水容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滿七歲的男童柏丞,目前就讀大成國小特教二班,但其實在八個月大時,因染色體極小片段缺損緣故,導致全身沒有力氣,不僅無法翻身,就連爬行也不會,一直到三歲才會走路,語言上也有嚴重障礙,經過彰基兒童醫院兒童遺傳科、兒童發展中心等不同科別的協助下,歷經6年多來治療和復健,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來自馬來西亞48歲的蘇志祥,15年前因為一場車禍左髖關節粉碎性骨折,之後一直被「外傷後退化性關節炎」困擾。近幾年狀況越來越嚴重,最近至花蓮慈濟醫院接受骨科部陳英和名譽院長治療,隔天即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在四腳助行器的協助下逐漸恢復行走功能;兩周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