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害怕氣切? 新式經皮擴張氣切術風險低

害怕氣切? 新式經皮擴張氣切術風險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師,我家人可以不要氣切嗎?這樣他無法吃東西跟說話」、「氣切會不會變成為植物人?」這些是醫師們經常聽到家屬擔心的問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敬凱醫師表示,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急救時會插管輔以呼吸器協助換氣,以維持生命並延長治療時機。但是,並非所有患者皆能順利拔管脫離呼吸器,為降低插管所造成之併發症,包含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等,氣切手術還是有其必要性,目前經皮擴張氣切術已被廣泛使用,風險也比傳統氣切低。

氣切能降低感染機率

林敬凱醫師指出,氣切是將人工氣道從嘴巴換至脖子處,不會傷害到其他器官系統。接受氣切患者較能維持呼吸道之安全,因氣切管不易滑脫,換管容易,使得呼吸道痰液清除效率較佳。部分患者移除口腔內之人工管路後可自口進食,少了口腔人工管路,使得口腔內清潔更為容易,可降低口腔內細菌滋生,進而降低肺炎之發生,另外由於氣切管較短,有助於患者脫離呼吸器,部分患者脫離呼吸器後能更換特殊氣切管而可自行說話,恢復良好的患者更能移除氣切通路讓傷口自行癒合。

經皮擴張氣切術 風險低傷口小

林敬凱醫師說明,自1985年Ciaglia發展經皮擴張氣切術(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 後,不同的方式不斷地被提出、改良且廣為應用。有別於傳統氣切術,經皮擴張氣切術可於床邊執行,病患不需移至開刀房,減少運送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許多國外醫學報告指出,經皮擴張氣切術的優點除手術時間短、傷口較小外,術中、術後發生出血及併發症並無明顯提高,而且術後感染之風險較傳統氣切為低。目前多數歐美先進國家及國內醫學中心之加護病房,多以經皮擴張氣切術作為氣切手術之首選。

經皮擴張氣切術並非完全無併發症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引進此項技術已有4年多,手術全程在支氣管鏡的監控下執行以減少併發症,一般此手術時間約數分鐘內即可完成。林敬凱醫師提醒,經皮擴張氣切術仍有少數併發症發生之機會,包括氣胸、皮下氣腫、氣管裂傷穿孔、傷口出血、嚴重缺氧等。目前經皮擴張氣切術僅適用於成人,兒童尚無其適應症。在慎選病患的前提下,經皮擴張氣切術對加護病房的病患而言,儼然成為重要的手術之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6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說到無奈處,阿嬤再也止不住淚水,6歲的小荏也不由自主心疼阿嬤的辛苦,紅了眼框,自小失去雙親的他,與外公外婆相依為命。收入原本就已入不敷出的他們,今年兩老工作更是沒了著落,生活無疑雪上加霜。家扶基金會吳承展老師表示,在社會的邊緣角落,存在許多像小荏這樣的隔代教養家庭,據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若寶寶晚上睡得好,不但可以長得好,更可幫助大腦發展。而日前有研究指出,其實白天可以午睡一下,對寶寶的生理健康與智力發育也有正面幫助。美國兒科醫學博士Audrey Hall表示,「睡午覺」也有指南!爸媽千萬別擔心白天睡午覺,晚上睡不著等問題,只要掌握好午睡時間,寶寶就會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茲卡病毒已達「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疾管署立即成立指揮中心,並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為與伊波拉、MERS同級的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 4大策略 預防本土發生 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由於WHO強烈懷疑小頭症與茲卡病毒具有因果關係,加上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菜瓜布肺初期徵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往往已到後期。」台大內科部主任余忠仁提到自己這段時間致力的研究時說,藥物的發展讓這種病症有了新機會,患者的人數超過原先預期,都讓余忠仁醫師希望可以建立登錄系統,希望能夠對患者有更多的了解,也讓患者,甚至不同專科的醫師能夠對這一種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