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帶女兒走出憂鬱 譚艾珍:少說多聽

帶女兒走出憂鬱 譚艾珍:少說多聽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台灣約有11%民眾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換言之,台灣有超過200萬18歲以上的民眾深受憂鬱所苦。超過三成民眾表示身邊有罹患憂鬱症的親友。另從董氏基金會接獲之民眾來電諮詢,多數家屬表示不知道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溝通,擔心說錯話會刺激到患者,照顧者也因此面對極大壓力。

對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表示,憂鬱症患者家屬常常不知如何與患者溝通,特別是當患者將「奇怪的想法」說出口的時候。曾受憂鬱症所苦的一人歐陽靖與一直陪伴著她的媽媽─譚艾珍分享說,不論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要懂的紓壓,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才有力量走出憂鬱!

譚艾珍也分享,對面患者時,把她當做朋友,不管是歐陽靖在指責或是說些不合理的是情時,她都提醒自己「少說多聽」,不急著解釋,不吵成一團,心平氣和,才能快快走出憂鬱。歐陽靖則表示,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憂鬱情緒,如果養成運動習慣或其他興趣,可有效避免憂鬱症的發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對於憂鬱症患者,照護者與陪伴者除了傾聽外,也應傳達「你們會好起來」的訊息給患者,並鼓勵做些有正面幫助的活動,避免使用激將法,如「你若不吃飯,我就不理你!」此等破壞關係之言語。也應避免告訴患者「想開一點」,因憂鬱症屬於腦部疾病,這類的話與只會讓患者認為照護者無法感同身受。

醫師指出,臨床上常遇到照護者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易產生負免情緒,甚至自己也罹病,因此,照護者要相信憂鬱症是會痊癒的,只是需要時間。建議照護者應要有與病患分離、獨處的時間,替自己找一個出口可喘息,建立舒壓習慣。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692

相關推薦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中醫裡所說的「火氣大」,即代表身體過於燥熱、乾燥,導致肝火旺盛、體內缺水,出現口臭、便祕、嘴破等尷尬的生理反應。除了多喝水之外,該如何調整飲食,給自己一個「好氣度」呢?   偏寒水果可吃 適量即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東一名81歲的婦人,上月初有接種流感疫苗,但11月1日出現流感症狀,住院治療3天內病逝;另一名57歲嘉義男子,患有癌症病史,在月初出現呼吸困難症狀,但拖了5天才就醫,住院時已併發肺炎、心律不整,經搶救無效隔日死亡。 上周新增30例流感重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乳癌,是女性最大的恐懼,如果又確診為預後較差的高惡性乳癌,可能更令患者緊張。47歲何小姐為三陰性乳癌患者,化療後一年復發,轉移至胰臟、肺臟,胸部嚴重積水,容易疲倦,走路就喘,險些失去求生意志,但如果再接受同樣化療,效果有限,恐將在短時間內再度復發。因此在醫師評估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人體的肌肉生長,跟蛋白質有很大的關係!每天所攝取的營養中,必定不可以缺少蛋白質,蛋白質能幫助長肌肉,可說是身體的建築師,而且蛋白質是所有營養素中,最能維持飽足感的成分,因此對於控制體重、塑身也很有幫助。尤其是乳清蛋白,不只能幫助長肌肉、增加飽足感、控制體重,還有助穩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