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節走春人擠人 應提防細菌感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春節假期來臨,又到了拜訪親友、闔家團聚的時間!皮膚科醫師提醒,人潮擁擠的交通工具內隨時可能接觸到各種病菌,加上過年期間親友相聚難免晝夜顛倒、疲勞導致抵抗力下滑,一不小心就會受到細菌侵擾造成身體不適。

根據美國紐約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Buffalo, NY)最新研究顯示,引起感冒的常見細菌竟可在各式物體表面上存活超過上月!包括辦公室桌椅、滑鼠、鍵盤,公共廁所裡的馬桶座、手把,隨身攜帶的手機、粉餅、鑰匙上都是容易接觸到這些細菌的地方。

開業皮膚科醫師徐常捷表示,一般我們常見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鏈球菌 (Streptococcus)平雖然很容易接觸到、但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幫助對抗這些細菌的侵襲;然而,當身體狀況較差、抵抗力低弱時,這些常見細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尤其是天氣乾冷,容易出現一些隱性傷口,一接觸到細菌就有可能引發各種皮膚相關疾病,像是毛囊炎、蜂窩組織炎等。

而在適合的條件下,這些細菌可以在人體外(包括皮膚上)存活好幾個月,透過雙手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轉移到口、鼻、眼睛,讓細菌進入我們的身體造成腸胃炎、呼吸道感染、感冒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徐常捷醫師因此呼籲民眾,出門在外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過年期間經常外食、大吃大喝之下不免常跑公廁,很容易就接觸到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常見細菌。而很多女性常有錯誤迷思,以為只要半蹲不接觸到馬桶座或舖上厚厚一層衛生紙就可有效杜絕細菌,但醫師強調,杜絕細菌最好的方式就是帶一瓶隨身抗菌噴霧,在會接觸到皮膚的地方如馬桶座,噴一圈、等待30-60秒讓抗菌成份發揮功效後再擦掉,便可安心使用。

另外,徐常捷醫師也建議大家,除了隨身攜帶抗菌產品外,勤洗手、洗完手要擦乾、在人群擁擠的地方要戴口罩、減少與他人共用物品,多管齊下,才能真正有效的減少被細菌感染的可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1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21年5月疫情升溫,在三級警戒下,民眾盡量避免外出,降低群聚感染,在醫院裡也延後非緊急的手術、檢查與住院,然而癌症病人卻面臨著擔心新冠肺炎感染,一方面卻又害怕因為延後治療而讓疾病有所變化,此時就凸顯醫院與癌症病人的順暢溝通的重要性。疫情減少非急性住院 家屬情緒壓力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7例本土病例(其中1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7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到夏天,你也一定會找個有冷氣開放的餐廳或商店吹冷氣納涼嗎?當下班回到住家時,一進門仍然是先打開空調,一整天下來,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冷氣房中度過?小心不僅會漸漸地耐不住酷熱了,還可能得了「空調不適應症」。空調不適應症 常見症狀有這些家醫科主任鄒孟婷指出,所謂的「空調不適應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因為一場COVID-19,讓全台民眾的2021年夏天格外不同。在疫情3級警戒下,多數人已度過數周白天居家辦公、遠端上課,晚上在家刷劇、滑手機的日子。而每當鄰近下一個有望解封的日子到來,內心是否也不知不覺想著疫情趨緩後,要先做那件事?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