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輕男子多次腦中風 原來是罹患罕見疾病

年輕男子多次腦中風 原來是罹患罕見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天是罕病日,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103年12月底止,政府公告罕見疾病種類共有204種,罕病病友不管在疾病診斷、生活自理、家庭照護等方面都面臨重重困境。
一名28歲陳姓男子,清晨被家人發現突然全身痙癴且意識不清,在急診室被診斷是癲癇發作。因為是第一次發生癲癇,醫師建議住院做詳細檢查,出院後又多次出入醫院,再度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結果也證實是左大腦有新發生的腦梗塞病灶。

粒線體疾病具遺傳性 屬罕見疾病多次出入醫院 罕病症無法根治

收治病例的臺中醫院罕見神經退化疾病照護中心蔡宗璋主任表示,另人起疑的是,陳先生是一個23歲年輕人不但年輕就初次罹患腦中風,更是接連發生右、左大腦梗塞,這些病症發生在年輕人極不尋常,最後證實患者腦梗塞病灶區域內的乳酸偵測值異常地高,符合粒線體疾病的表現,目前仍無根治方法,治療以控制血糖、控制癲癇發作及預防再度腦中風。
多次出入醫院 罕病症無法根治    

蔡宗璋主任說明,粒線體是一種細胞內的構造,主司將體內的葡萄糖轉化為(ATP),是細胞運作時所必需的能量來源。 當粒線體產生疾病時,症狀將遍布全身,因此臨床病症呈多樣性而無固定的表現型。粒線體疾病原因分為遺傳型或是後天獲得型,其中遺傳型粒線體疾病是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之一,為母系遺傳。
蔡宗璋主任提醒民眾,在治療方面,雖然粒線體疾病目前仍無根治方法,治療以控制血糖、控制癲癇發作及預防再度腦中風。個人生活型態也會影響病症的表現,例如,睡眠不足、熬夜、過度耗用體能、飲食不定的生活型態都會讓疾病快速惡化。建議罹患此病的病友,必須了解此疾病的特殊表現,治療方面,更不能只仰賴藥物治療,更不要聽信不明偏方,以免加速疾病惡化。 至於,患者親朋好友基於關心病友,請勿隨意推薦藥品或保健食品以免花錢又傷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8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不會吧,都60幾歲還矯正牙齒?」65歲的林太太因為缺牙太久,也有牙周病問題,原本想做活動假牙,但醫師建議,先接受齒顎矯正治療牙周病,再做假牙,她覺得奇怪,都年紀一大把,為何還要矯正牙齒、裝上牙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嵐婷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練核心不只腹部平坦有線條,對於體態維持與肌肉神經協調會更好。常看到健身族用仰臥起坐練腹肌,但事實上仰臥起坐不容易做正確,不少人做完仰臥起坐,脖子和腰部也會痠,這是危險的。因此,跟著教練官學習更安全、效果一級棒的虐肌訓練「捲腹」運動吧! 第1招-基本捲腹(1) 平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你是否曾經在天氣轉涼,下班離開公司看到天色已黑,感到淡淡的哀愁與感傷?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致遠主任表示,有些人到了季節轉換,總覺得心情好不起來,甚至沒食慾、對生活提不起勁,很有可能是罹患季節性情緒疾病。嗜睡、暴食...    連兩年情緒障礙需注意陳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明明已經握過手、打了招呼,但1、2分鐘後又重來1次,且不斷重複說著一樣的事,70多歲謝先生原本只是健忘,但情況越來越離譜,甚至外出時常迷路,就醫確診為阿茲海默失智症,用藥仍然持續惡化,最後接受影像檢查,才知道罹患額顳葉型失智症,而非阿茲海默失智症。   台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