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律不整不治療 當心腦中風+心臟衰竭

心律不整不治療 當心腦中風+心臟衰竭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北榮總研究團隊發現,因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風險,比西方人還高!研究指出,在台灣,心房顫動的病患只要帶有一個中風的危險因子,中風機率就升高約3%,是西方人的2倍以上,而其中,風險最高的就是65歲以上的長者及糖尿病患者。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趙子凡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目前發生原因不明。所謂心房顫動係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可怕的是,因心房無法有效地收縮,一旦發生心房顫動時,心房內的血液流動不佳,容易凝結成血栓,若是血栓隨著血液流向腦部,可能會阻塞住腦部血管而引起腦中風。
北總心律不整研究團隊成員、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教授表示,雖然歐美的治療指引均建議要使用藥物來控制病患的心跳速率,但目前無任何的文獻明確指出心率控制可以改善病患的預後。
心房顫動不控制 易中風、心臟衰竭
目前台灣心房顫動盛行率約1%,全台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而心房顫動也常合併心跳過速問題,若不控制病況,讓心臟負擔大,容易有衰竭的危險,因此,醫師指出,控制住心臟跳動的速度,可預防中風,也可避免心臟負擔過大。此研究已刊登於心臟學界重量級的期刊J Am Coll Cardiol與Circulation,國際醫學媒體Medscape更是專題報導。
藥物控制心跳 可降低死亡風險
2013年時曾以心房顫動電燒術為主題榮獲生策會SNQ金獎的北榮內科部陳適安主任是研究團隊的領導者,主任表示,研究團隊在兩年間,分析了近3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研究不同心率控制藥物對於病患預後的影響與中風機率。研究結果證實,接受乙型阻斷劑來控制心跳速度的病患,相較於沒有使用任何心率控制藥物的組別,死亡的風險約下降24%。而使用毛地黃來控制心率的患者,不但無法有效治療心律不整,反而提高死亡風險(約12%)。
長者、糖尿病高風險 醫籲積極治療
同時,北榮團隊更發現,台灣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似乎比西方人高,只要帶有一個中風的危險因子,腦中風風險旋即增加2.55%到2.75%,是西方人的2倍以上,其中,又以年紀超過65歲及糖尿病患者的風險最高。趙子凡醫師呼籲,若有上述情況的患者,應長期接受口服抗凝血藥物治療,以預防中風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13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人魚線、馬甲線正夯,時尚風潮讓年輕人開始重視肌肉線條之美,適逢暑假,許多人湧進運動中心進行重量訓練。重量訓練好處不少,可以增加肌肉、增強新陳代謝,消耗熱量並維持體態。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歐佳齡主任提醒,很多人在重訓時,常因為熱身不足和健身器材使用不當,造成運動傷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天氣炎熱容易流汗,相對排尿量也會減少,尤其孕婦因體內黃體素會抑制膀胱的逼尿肌收縮,這時若穿緊身衣物或衛生不佳,恐會出現泌尿道感染;鹿港基督教醫院藥劑課藥師游逸群指出,孕婦若有泌尿道感染,嚴重時恐會引起發燒嘔吐、甚至影響胎兒發展,造成早產等風險。孕婦出現泌尿道感染時,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大家常說蔬菜水果生吃最好,若是將其煮熟可能會破壞原本的營養素含量。但你知道嗎?「熟蕃茄」內所含的茄紅素,可有效將曬傷的危險係數減少四成;太陽日正當中,中暑的危險係數若是大於40,可能表示你正讓你的肌膚曝曬於危險的環境中。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危險係數是室外溫度加上室外相對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明明鑰匙就擺在門口旁,卻還是忘了帶出門;過去記人名的能力超強,最近卻老忘了對方的名字。如果你最近經常有類似狀況,就要小心是不是有記憶力衰退問題。一項針對記憶力衰退的調查結果發現,六成民眾擔心自己會因老化而出現記憶力缺損問題;而56歲以上族群當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明顯感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