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律不整嗎?考慮一下肉做的心律調節器 | 健康達人網

心律不整嗎?考慮一下肉做的心律調節器 健康達人網

因心律不整等原因需要植入心律調節器的病患,往往面臨體積太大、電池沒電、感染或甚至是面臨 Wi-Fi 殺人問題,不過這些在未來可能都不再是問題了,因為生物的「心律調節器」將取代現行的電子式裝置,它甚至不用植入到體內,因為它就是心臟本身。

一項研究已經成功透過基因工程,將豬心肌細胞改造成具備產生心跳功能,如此一來,便不需要額外加裝不屬於原本身體的電子式心律調節器。健康達人網之前報導現在歐美已經發展出「子彈大小的心律調整器」,也許再過一個世代,便可由這種生物式心律調節器取代。

產生新的「竇房結」

這項發展中的療法可適用於目前不適合戴電子式產品的患者,例如受到感染必須短暫移除裝置的人,還在母親腹中的胎兒也無法使用。這項刊登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的研究,其原理其實是在重新製造一個「竇房結」(sinoatrial node)。竇房結是心臟中發出電子脈衝訊號的部位,決定了心跳的頻率,如果運作不正常,就會發生心律不整等問題,人會覺得沒力、昏厥甚至心跳驟停。

研究團隊利用病毒攜帶一段基因叫做 TBX18 進入人體,病毒本身並不會在體內複製,但會讓基因嵌入心肌組織的一個小區域,就可以把這個區域轉便成竇房結。至於為什麼會選上豬做實驗,是因為豬心不論在大小與結構上都與人類相近,因此可以合理推論未來應用在人體上的實用性,而在其他單位的研究中,也已經有用豬心做心臟移植的動物實驗成功案例。

心跳提昇 也更有活力

實驗發現,這些原先有心跳過慢疾病的豬豬,在注射病毒幾天後,心跳明顯比沒有注射的更快,而這些豬在運動時,心跳還可以更快,休息時可以放慢,很符合實際上的需要,心臟也比其他沒有基因的豬更有彈性,當然,牠們的活動力也比較強。

研究團隊表示,這還是一個初步的成果,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種療法的安全性與效用。同時,他們也要解決在實驗中就出現的效用減弱現象,這很可能是因為身體對這些細胞產生干擾。雜誌編輯在稱讚這項研究的前瞻性時,也提醒那些原本僅是載體的病毒,會不會造成後續的影響,而這種療法會不會產生多個竇房結造成彼此競爭的情形,也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延伸閱讀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有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成為抵禦病毒入侵的關鍵。國內一份最新研究成果就發現,活化Wnt信息傳導途徑有助於提升T細胞的多功能性,扮演活化Wnt信息傳導途徑關鍵角色的PRMT1分子更可以做為T細胞免疫治療的標的物,讓免疫調節與免疫力提升有了更多新的研究方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西洋情人節接連過了,但有些人的壓力卻是現在才開始,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醫師陳怡如指出,其實過節前後身心門診往往量增,因為感情問題的求診者不在少數,多是因為自身情緒或維繫情感關係所產生困擾、壓力等,導致出現情緒障礙,不得不求助身心門診。 事實上,在國內身心門...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U.S.CDC 關於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的常見問題,美國CDC針對兒童感染COVID-19風險、5-11兒童疫苗的安全性、兒童接種疫苗的好處、疫苗接種後是否會有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兒童疫苗劑量與青少年及成人是否相同、兒童應該打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台北報導 本土+1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增16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其中新北房屋代銷公司群聚相關的宗教協會「吃飯唱歌團」確診越爆越多,該協會80多人一起吃飯後,有25人續攤到錢櫃唱歌,繼昨公布增8人確診之後,今日又一口氣確診15人,讓整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