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血管隱形殺手「反式脂肪」隱藏在哪?

又香又脆的炸雞、薯條、甜甜圈、鹽酥雞,很多人愛吃,但這些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長期攝取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你知道哪些食物、哪些油含有反式脂肪嗎?會用哪些標示隱藏在食品裡呢?
心血管隱形殺手「反式脂肪」隱藏在哪?
反式脂肪被視為「心血管的隱性殺手」,但大家知道什麼食品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嗎?消基會建議,民眾購買西點、油炸或加工食品時,不能只看營養標示,在食品添加物中,「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轉化脂肪」就含有反式脂肪,挑選奶油時,常見的「乳瑪琳」多半是氫化過的人工奶油,最好選擇「butter」

 

食品標示含量,7/1起跑》

鑑於反式脂肪嚴重危害心血管健康,衛福部規定,2015年7月1日起,包裝食品營養標示需標示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100公克食品反式脂肪超過0.3公克,無論天然或人造均需標示含量,0.3公克以下可標示為0。

 

消基會指出,丹麥於2003年頒佈反式脂肪禁令,禁止販售反式脂肪含量2%以上的加工食品;2008年,瑞士也立法限制銷售反式脂肪食品;美國、加拿大、荷蘭、瑞典、德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陸續規定食品必須標註或限制反式脂肪含量。

►看更多:植物性奶油,潛藏健康危機
心血管隱形殺手「反式脂肪」隱藏在哪?
國健署調查,36%沒聽過

反觀我國,國健署今年3月公布「民眾對反式脂肪之認知與攝食習慣調查」, 36%的人沒聽過反式脂肪,68.6%的人購買包裝食品時,沒看過或很少看反式脂肪含量標示,顯示多數民眾疏於防範反式脂肪的危害

 

消基會表示,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自(FDA)指出,反式脂肪並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但少吃為妙,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暗藏反式脂肪的食品如下,民眾可作為選擇參考。

 

1.油炸食品:炸雞、薯條、油豆包、油豆腐、油條、鹹酥雞、甜甜圈等。

2.酥油、植物酥油、烤酥油、白油、硬化油及這類油品製成的派類或酥皮點心。

3.餅餡油、塗抹油、沙拉醬。

4.烘焙用油製品:小西點、鬆餅、部分烘烤麵包。

5.洋芋片、經油炸處理的速食麵或糖果類。

6. 奶精、奶精粉。

►看更多:愛吃炸雞,少年「無膽」



薯條、酥皮濃湯含量高

消基會表示,香脆、好吃的食品多有反式脂肪的蹤影,100公克薯條的反式脂肪高達4克多,酥皮濃湯也有1.6克、德國香腸0.78克、起司蛋糕0.45克、鬆餅0.3克、油條0.15克,由於反式脂肪不易代謝,長期攝取累積體內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衛福部7月起將反式脂肪納入管理,但該會呼籲最好禁用、禁賣。



消基會指出,民眾購買西點等加工食品時,若成分標示氫化植物油、半氫化植物油,英文為Hydrogenated或Trans Fat,即代表含有反式脂肪,最好少買,並減少外食,市面油炸品多,如炸雞、甜甜圈、鹽酥雞等,用油品質令人憂心,高血脂、心臟病患者、懷孕及哺乳婦女、幼童、肥胖者等高危險群更應避免。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旅居美國的夫妻案384(70多歲男性)、案393(60多歲女性)先後搭機返台確診,且在返台之前兩人都有症狀,原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疫調顯示,案393自從1990年後就沒有回國紀錄,引發外界「30年不回台,為病返台」的質疑,...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抗病毒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被視為治療新冠肺炎最有力的候選救命藥物,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最新發布針對53名住院並有嚴重COVID-19併發症患者的用藥數據顯示,有68%的患者症狀獲改善,使用呼吸器的患者中有一半以...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知先生確診了,仍執意搭機回台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案384(70多歲男性)的妻子也確診,成為案393,外界質疑兩人搭機返台時程,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4月10日當晚家屬曾向指揮中心主動說明其...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兒童口罩也將可以網購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宣布,將針對「幼幼版」的兒童口罩研議同步在網路開放預購,便利父母;另外也將改進口罩地圖,把所有型號一一註記清楚,以利民眾知道哪裡有自己需要的口罩可買。而口罩徵用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