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不到「清潔血管」,吃這些比吃藥還要好!

想不到「清潔血管」,吃這些比吃藥還要好!

圖源

在致人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長期佔據第一位,如今又呈高發態勢。這是由於生活中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合理所造成。只要我們多吃一下幾種養生食物,就能及時清理血管中的垃圾,從而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1、綠茶:血壓和血糖的調節劑

綠茶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另外,綠茶中還含有特效成分兒茶酚,具有防止血液氧化的作用,預防血壓、血糖的升高,讓血液循環更加順暢。

2、茄子:血管軟化劑

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3、蕎麥麵:強韌血管

蕎麥的營養那是相當的均衡,特有的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都是血液健康所必需的氨基酸,被稱為不折不扣的“完美食品”。除此之外,蕎麥中還含有血液循環所必需的維生素B族、膽鹼等物質,可以改善高血脂,淨化血液,強健血管。

4、裙帶菜——血液排毒好幫手

裙帶菜的口感極佳,早已成為女人寵愛的食物之一!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它含有神奇的褐藻糖膠,不但能增強肝功能,還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眾所周知,肝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機構,只要它健康,血液自然清澈。

另外,裙帶菜還含有獨一無二的海藻黏液,將血液中附著的鈉元素排出體外,從而達到為血液清毒的目的。

5、黑豆:血液循環催化劑

很多人都知道黑豆可以讓人頭髮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是一種神奇的食物,可以幫助血液循環、調節腸胃功能、使代謝能力加強,並積極輸送到全身,讓女人面色紅潤,內分泌也達到平衡狀態,改善怕冷狀況。這都要歸功於黑豆中所含有的花青素,這是一種多酚類物質,對於血液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極其容易被人體吸收,效果不可小視。

6、大蒜:最有力的血栓“消磨器”

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減弱肝臟中合成膽固醇的酶的活性,從而降低體內膽固醇的水平,保護血液維持在健康狀態。另外,大蒜中還含有一種硫化物叫做大蒜新素,可以從根源上降低血栓的形成。

7、青魚片:血質模範“清道夫”

青魚中有很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血液黏稠度。另外,青魚中還含有豐富的DHA,可以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是血液不可取代的“清道夫”,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結機率,讓內臟功能時刻保持完美狀態。

8、獼猴桃——血管柔韌利器

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豐富。每100克獼猴桃中,含有69毫克維生素C,是合成骨膠原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當體內的骨膠原充足之時,就可以幫助我們打造柔韌性強的血管,並且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

將獼猴桃榨成果汁,在其中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榨獼猴桃汁的時候,最好保留果皮,因為獼猴桃皮中同樣含有清血的營養素,還能增強果汁的口感。

9、青椒:防止血液凝固

青椒含有的營養元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凝固,葉綠素可有效清除血液中含有的毒素。

10、捲心菜——皮膚要彈,血管也要彈

捲心菜對於血液健康可說得上是絕對功臣,其除了會有維生素C、鉀、鈣、膳食纖維之外,還具有強抗氧化活性的異硫氰酸鹽,以及稀有的維生素U和維生素K,保護血管黏膜,加速血液循環,讓血管更加堅固、有彈性。

此外,捲心菜還具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對胃炎及胃潰瘍的防治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11、蜂膠:提高血液免疫力

蜂膠被稱為“天然維生素”。與此同時,蜂膠中還有黃烷酮、黃酮、異黃酮、維生素P等營養元素,以及豐富的礦物質,提升人體免疫力,有效防止血管被氧化,保證血管的年輕態,讓血液粘稠度保持在剛剛好的狀態。

12、玉​​米——軟化動脈血管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13、洋蔥——降血脂

含有一種能使血管擴張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14、西紅柿——保護血管彈性

西紅柿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高24倍,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老是沒胃口,可能是胃癌的警訊!72歲苗女士,一向胃口很好、不挑食,但去年突然食慾下降,原以為是感冒導致,但症狀持續約3個月,家人驚覺有異,送醫竟確診為末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轉移,隨後接受針劑化療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很快復發,嚇得不敢再接受治療。不過,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血糖老是起起伏伏,該如何是好?台灣糖尿病時鐘快轉,平均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需終身為穩定血糖而奮戰,但醫師提醒,糖尿病的併發症多,糖友平日除了要謹守低醣高纖飲食、多運動和適度減重等健康控糖原則之外,特別是年輕病友,更應未雨綢繆,除了控糖,也要加強器官保護,才能更好地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近日天氣多變、早晚溫差大,皮膚病症往往在此時更容易發作,中醫理論中的六邪,「風寒暑溼燥火」都是引起生病的原因之一,以溼疹來說,去除暑氣之外,風寒溼燥火皆為引發的因素,針對溼疹容易上身、發作特性,歸納原因包括居住環境、個人體質和飲食習慣有關。 倘若居住環境鄰近山區、河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58歲的李先生14年前和朋友一起參與生存遊戲時發生心肌梗塞,此後李先生的心臟狀況年年衰退,10年前便開始接受心臟衰竭療程,但病況仍不見好轉,最後醫師宣布需要換心,才能逆轉現況。在那之後,他在換心名單中消極等待近6年,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刻,醫師建議李先生以心臟衰竭多重機轉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