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擺脫糖尿病併發症 控糖達標兼顧器官保護更健康

擺脫糖尿病併發症 控糖達標兼顧器官保護更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血糖老是起起伏伏,該如何是好?台灣糖尿病時鐘快轉,平均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需終身為穩定血糖而奮戰,但醫師提醒,糖尿病的併發症多,糖友平日除了要謹守低醣高纖飲食、多運動和適度減重等健康控糖原則之外,特別是年輕病友,更應未雨綢繆,除了控糖,也要加強器官保護,才能更好地守住健康!

血糖長期失控易釀併發症 年輕糖友更需提高警覺

依據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國內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個案,其中約半數為65歲以上老年人,而且可能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年輕族群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也不斷攀升,在此高齡化時代下,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因此病友的控糖穩糖之戰也會變得更長久。

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糖尿病中心主任陳榮福提醒,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發全身器官病變,增加心肌梗塞、中風、腎病病變,甚至因糖尿病足面臨截肢的風險,因此病友平日的健康管理,除了控糖,還需兼顧器官保護。特別是40歲以下糖尿病病友,普遍缺乏病識感,輕忽糖尿病併發症的威脅,無法配合醫囑好好控糖,造成人生可能有一半以上時間,器官都在遭受高血糖的摧殘。

後控糖時代來臨! 控糖達標+保護器官不分先後

陳榮福醫師進一步指出,以往糖尿病管理以「控糖在先,保護器官在後」為原則,但近年逐漸進入「後控糖」的新時代,訴求「控糖與保護器官合而為一」,因此糖尿病友除了要更積極追求控糖達標之外,也要重視器官保護,減少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等風險。

國際趨勢:糖化血色素大於7.5,腸泌素介入積極治療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陳榮福醫師表示,目前國際趨勢及國內治療指引皆認為糖化血色素超過7.5%就應考慮進階治療,並評估心腎風險及共病以選擇適合的藥物幫助糖尿病友能夠達標。臨床處方普遍以口服降糖藥物為首選,一旦口服降糖藥使用效果不佳,無法達到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控糖目標,甚至大於7.5%以上時,即建議醫病進一步討論進階治療,以選擇適合的藥物,或可考慮施打胰島素或腸泌素(GLP-1),達到較佳的控糖穩糖效果。研究顯示,腸泌素可提供較好的血糖控制,幫助病友更有效地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並且能保護器官,降低共病的風險。

政府為了照護糖尿病友,健保提供多種的控糖藥物選擇,其中不乏兼顧護心和顧腎的作用。但國內現行健保給付糖尿病友的有些用藥,如腸泌素僅適用於心血管高風險病友,或治療6個月後糖化血色素依然大於8.5%的病人才能使用,門檻較高,期待政府可以接軌國際治療指引,放寬給付規定,幫助更多糖尿病友更有效率地控糖達標,降低併發症的威脅,找回不被高血糖束縛的健康人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旬的糖尿病女性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原先的黃斑部水腫變得更為嚴重。起初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治療,但水腫狀況未改善;隨後施打傳統類固醇治療,但藥物的副作用使她產生嚴重的飛蚊症症狀,反而視線更不清楚,水腫也很快就復發。所幸在醫師建議下,患者自費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年約30歲的男性,每到周末就會在住家附近的球場打球,結束後再到超商買冷飲喝,但每次走進超商,就會發現店內的客人刻意與他保持距離,連結帳時,店員的表情裡也是充滿內心戲。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頭皮會發出臭味。中醫師陳瑞聲提醒,運動後頭皮會流汗出油,若有臭酸味表示被塵蟎或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響應十月全國國際乳癌防治,乳癌防治基金會、美麗佳人雜誌與飯店合作,以代表溫柔堅毅的粉紅色作為主題,結合健康新鮮食材,推出期間限定「粉紅十月 時尚公益下午茶」,並將15%收入捐贈予乳癌防治基金會,作為圓滿基金,希望協助乳癌病友,並同時推廣乳癌防治。還特別邀請公益大使徐若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對胸腔內科醫師來說,「小細胞肺癌」因為惡性度高,且發現時多已晚期、惡化快、易轉移、易復發,不僅是肺癌中最惡霸的類型,也因為過去治療選擇有限,晚期小細胞肺癌幾乎等於絕症,讓醫師和患者既無奈也束手無策,不過隨著免疫治療的進步,目前以化療搭配免疫治療已看到令人振奮的效果,小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