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沒胃口可能是胃癌警訊 近6成患者確診已晚期

常沒胃口可能是胃癌警訊 近6成患者確診已晚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老是沒胃口,可能是胃癌的警訊!72歲苗女士,一向胃口很好、不挑食,但去年突然食慾下降,原以為是感冒導致,但症狀持續約3個月,家人驚覺有異,送醫竟確診為末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轉移,隨後接受針劑化療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很快復發,嚇得不敢再接受治療。不過,目前健保給付的胃癌治療武器不少,後線治療也有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供選擇,可望幫助晚期胃癌病友更好地控制腫瘤不惡化,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活得更久。

十大癌症常客! 胃癌每年新增近4千人

胃癌常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列,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近五年來,台灣每年胃癌新增人數都維持在近4,000人左右,而最新公布的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顯示胃癌防治需各界重視。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表示,胃癌是一種可被預防的癌症,研究顯示,胃癌與飲食習慣、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密切相關,如果平時能減少攝取醃製、煎炸、燒烤和煙燻類食物,遵循「高纖、低脂、天天蔬果彩虹579」的原則,同時保持勤洗手的衛生習慣,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輕忽胃口差、莫名變瘦 近6成確診已是晚期

除了正確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之外,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胃癌的早期症狀,例如食慾不振、吞嚥困難、消化不良等,跟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腸胃功能障礙十分類似,一般人容易輕忽,加上國人較少照胃鏡檢查的習慣,因此,近6成患者初次診斷即為晚期胃癌。另外,體重下降也是晚期胃癌的常見警訊。

晚期胃癌化療副作用大? 健保新給付新型口服化療顛覆刻板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晚期胃癌患者由於癌細胞已經轉移,無法手術,往往主要靠化療續命。不過,趙毅醫師表示,臨床發現,患者在接受前線針劑化療時,容易出現厭食、噁心、腹瀉、體力虛弱、手足症候群、皮疹、心悸、胸悶、肝功能異常、白血球或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影響後線治療的意願。

慶幸的是,最近政府接軌國際,將新型口服化療藥納入健保,讓晚期胃癌的後線治療有新武器。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指出,健保新給付的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主要由1種有效成分和1種保護成分所組成,有效成分能直接嵌入癌細胞的DNA,造成DNA損傷,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保護成分則可以保護有效成分不被體內酵素分解,強化其抑制腫瘤的能力。

陳明晃醫師表示,研究發現,晚期胃癌患者在針劑化療失效後,改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不僅可讓超過4成的病友控制疾病不惡化,幫助延命,還能幫助維持良好的日常體能表現和活動度超過4個月,病友可以自由走動,甚至從事一般的家務或辦公室工作,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患者也因為口服劑型方便,不用住院打針,更願意使用,前述苗女士便是一例。

晚期胃癌不放棄! 多給自己一次追求希望的機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在各種癌別中,胃癌是常被忽視的癌症之一,期盼政府多給些關懷,幫助癌友有更多的治療選擇,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進而延命。另外,也希望胃癌病友不要放棄希望,即使是晚期,隨著醫藥技術越來越進步,只要醫師還有方法,不妨多給自己一個治療機會。

【延伸閱讀】

打太極能長壽? 「武醫」何宗融解析太極的醫學價值

 告別藥罐子 複方治療協助控糖一針到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年氣候屢創高溫,台灣已成紅通通的「烤番薯」,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者,若發生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徵兆,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患者在療過程中,不僅得承受疾病帶來的病痛,對於心靈也是一大折磨,尤其面對疾病的治療方針,許多病患也會尋求專業的「第二意見」,但從不同醫師獲得的資訊多少有些落差,就可能對於療程大打折扣。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李以荍醫師表示,為解決癌患疑慮,馬偕醫院提供中西醫師整合醫療組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聽力是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每千人中3至4人為聽損兒,但其實先天性聽損孩子若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就可達到接近正常語言及身心發展。國民健康署表示,自101年起也全面補助本國籍3個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暑假假期,孩子使用網路、科技產品的時間可能更長,除了擔心其久坐、運動量減少、影響視力等,是否也會擔心孩子因而減少人際互動,社交能力會變差?但根據2020年1月發表於《美國社會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儘管花許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上,當今孩子的社交能力與上一代其實差異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