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機殼釋放化學物質 吸入過多恐變笨

手機殼釋放化學物質 吸入過多恐變笨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手機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3C產品,每個人都喜歡為自己的手機打扮,而市面上販售的手機殼琳琅滿目。最近網路上流傳手機殼也會致癌,到底使用手機殼的安全性為何?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王德皓表示,手機使用過久會使手機溫度過高,此時,手機殼會釋放有毒物質,長期吸入恐將導致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病變。

王德皓醫師表示,講電話講太久,時間過長將會導致手機溫度增高,間接影響手機殼的溫度。若手機殼溫度過高,將會釋放出苯、甲醛,以及多溴二苯醚。這些物質,對於呼吸道、肝臟、腎臟,以及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都會造成傷害。

王德皓說,吸入過多甲醛,可能會罹患呼吸道癌症,如鼻咽癌及肺癌;流行病學統計也發現,長期吸入甲醛的人容易患有白血病。然而,多溴二苯醚為阻燃劑,大量使用在電器外殼中,吸入過多,恐將會造成肝臟、腎臟、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病變,如運動神經衰弱、甲狀腺機能低下,以及智商下降等。

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手機殼該怎麼選擇比較安全?王德皓醫師表示,所有的手機殼或手機套在高溫底下都會釋放有毒物質;然而,顏色越鮮豔的手機殼,加入的化學物質越多,應盡量避免;使用上,若要預防,應該改變使用方式,不要一次性長時間講電話,以免引起致癌的可能性。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22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綜合報導)Google、Apple及Facebook等科技公司,近年來,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分析民眾在網路上搜尋的行為,像是喜歡去哪裡旅遊、最喜歡的食物,以及誰可能是潛在的好友;若應用在醫療方面,則可找出罹患特定疾病的高危險族群,以及是否需要接受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全世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公布國人罹癌年齡層分析結果,發現未成年多以血癌、腦癌為多,而正值社會新鮮人的青壯年,卻是以甲狀腺癌和乳癌為多,尤其是20至30歲的社會新鮮人,罹患癌症的第一大類別正是甲狀腺癌,已成為民眾健康一大隱憂。外科手術切除後 服用放射性碘破壞殘存少量癌細胞亞洲大學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流感疫情雖仍處高峰期但逐漸趨緩,預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亦將隨之下降,但近期氣溫變化大且剛開學,人際交流頻繁易造成病毒傳播,民眾仍應做好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才能避免病毒傳播的風險。類流感門急診較前週下降8%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上週(2月25日至3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偏頭痛不只是頭痛 而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症狀常常不只是頭痛而已,有些會伴隨 畏光、 怕吵、 噁心、 嘔吐,甚至有些人會出現短暫視覺異常或言語不能。而情緒失調、 慢性疲勞、 睡眠障礙的問題更是常見的共病,嚴重時會導致失能,但周圍的人卻無法能夠理解你的不舒服。有百分之二的人甚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