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找好久終於找到了!!141歲藥王送給子孫後代的養生秘笈,一定要分享!

找好久終於找到了 141歲藥王送給子孫後代的養生秘笈,一定要分享

圖片來源

藥王孫思邈的 13 個養生秘笈 

據新唐書載,孫思邈他出生於西魏,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善於談老子、莊周之道,擅長陰陽、推步,妙解數術,兼好釋典。  

孫思邈因從小多病,「湯藥之資,罄盡家產」。當時百姓都大多很貧苦,很多人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因此他18歲時立志學醫,終身勤奮不輟。

 

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十八歲之後就「志於學醫」,最後終有所成。傳說長壽的他,活到驚人的141歲,以下就是他留傳下來不需要吃藥、吃補,也能健康長壽 的 13個養生秘笈,大家參考看看吧!

 

1. 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2. 髮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髮”,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3.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4.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複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5.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鬚髮出聲響,做36下。

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6. 漱玉津

①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 

② 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裡,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 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7. 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8.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

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

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10. 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11.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12.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13. 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國內每1000名新生兒中,有6名因胎盤早期剝離、臍帶脫垂及繞頸等無法預知的狀況而死亡;若醫師在1分鐘內進行新生兒救命術,則可挽回性命。為此,林口長庚醫院將於9月8日舉辦研習會,教導桃竹苗地區的婦產科醫護人員新生兒急救步驟,加強基層醫療院所的急救技術。以全台搶救新生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今年暑假全台爆發狂犬病疫情,人人聞之色變。不過,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發表聲明表示,早在 2010年,南投縣就已存在鼬獾狂犬病病毒;因此,該中心將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更正狂犬病的啟始日期。指揮中心表示,將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更正我國發生狂犬病的起始日期為20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颱風造成中南部農損嚴重,眼看菜價上漲,但又想均衡攝取,到底要怎麼才能不傷荷包呢?旗山醫院營養師黃瑞培指出,其實只要懂得適當保存蔬果,不但能保存營養成分,也能省荷包。像是部分蔬菜不應過於泡水,包括西洋芹、蘆荀等,否則就容易造成腐爛;黃瑞培說,最好的方式就是選擇當季且表面乾爽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兒童第一大臼齒的咬合面發生齲齒,佔所有齲齒5成。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北市學齡前兒童齲齒率為62.7%、齲齒3.03顆。醫師表示,牙齒塗氟可有效降低齲齒,而窩溝封填是預防牙齒咬合面齲齒,最有效的方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任李雅玲表示,「氟」就像牙齒的維他命,每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