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抗生素帶來抗藥性問題 面臨醫療大危機

抗生素帶來抗藥性問題 面臨醫療大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沒有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十四世紀,一場傳染病奪走的生命可能高達7500萬人,在當時,小小的擦傷都可能引細菌感染,甚至導致重症,而現在有了抗生素可治療感染,避免其他的發炎症狀,因此,許多人一致認為抗生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療發明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在為期三天(10月6-8日)的「人與細菌爭戰-珍惜抗生素、迎擊抗藥菌」精采系列活動中提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救治了無數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但青黴素在廣泛使用下,也帶來不少問題,在短短幾十年間,已成為惡名昭彰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成為延長病人住院天數、增加死亡及醫療費用的重要原因。
此外,2002年也出現全球首例對最後一線用藥-萬古黴素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細菌VRSA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無藥可用的狀況,已悄然發生。活動中也提到,這細菌只是超級細菌之一,可知抗藥性對於日後的醫療危機不可小覷。
細菌已演化成抗生素無法壓制地超級細菌,曾經用來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肺炎、肺結核、尿道感染等藥物,對許多人已經不管用了。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研究報告指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200萬人因為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患病,其中至少有2.3萬人因此喪生。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抗藥性細菌日益嚴重的威脅,連號稱最強效的carbapenem類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而且情況還在惡化。英國經濟學者預估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數量將超過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在經濟上,將造成全球GDP每年3.5%的損失。
台灣疾管署於2013年開始積極推動抗生素管理計畫,北榮成立抗生素管理專案執行小組,由感染管制人員、醫師、藥師、微生物實驗室人員、資訊人員和護理人員等組成跨團隊共同規劃與推動,以達抗生素之有效管理及正確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量,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對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的病人採取感染管制措施以減少傳播,期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和相關醫療耗費,並確保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綜合報導)「高頻熱凝神經阻斷術」(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主要是運用高頻電流燒灼疼痛傳導神經,進而舒緩疼痛。在部分醫院、診所,有時醫療人員會運用「高頻熱凝神經阻斷術」治療慢性下背痛。不過;荷蘭一項研究發現,這種治療方式對改善慢性下背痛,幫助不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發展遲緩和兒童不正常對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文獻統計,發展遲緩的兒童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個案曾遭受不正常對待。另一方面,無論何種形式的兒虐個案,經歷長期疏忽或者一次嚴重的身體虐待後,平均約有四分之一會產生發展遲緩,以及不同程度的身體障礙及疾病,要特別注意!發展遲緩或異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6歲的劉先生從40歲就開始接受成人健檢與高級健康檢查,健檢資歷已有25年以上,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透過健康檢查能在問題發生前,及早應對與處理。以往檢查報告都正常,直到4、5年前大腸癌腫瘤標記指數(CEA)顯示過高,連續追蹤2年仍找不到任何病兆或瘜肉,心上猶如懸著大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94歲高齡施爺爺,5年前發生中風右側偏癱,入住耕莘護理之家,曾一度失去生命跡象;所幸,被護理之家工作同仁及時發現救回,卻發現罹患慢性心衰竭,隨時有可能會離開人世。為此,護理之家特別提供安寧區,讓家屬24小時陪伴在爺爺身旁,主動貼心的關懷,讓家屬感動不已。18家護理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