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抗生素帶來抗藥性問題 面臨醫療大危機

抗生素帶來抗藥性問題 面臨醫療大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沒有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十四世紀,一場傳染病奪走的生命可能高達7500萬人,在當時,小小的擦傷都可能引細菌感染,甚至導致重症,而現在有了抗生素可治療感染,避免其他的發炎症狀,因此,許多人一致認為抗生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療發明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在為期三天(10月6-8日)的「人與細菌爭戰-珍惜抗生素、迎擊抗藥菌」精采系列活動中提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救治了無數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但青黴素在廣泛使用下,也帶來不少問題,在短短幾十年間,已成為惡名昭彰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成為延長病人住院天數、增加死亡及醫療費用的重要原因。
此外,2002年也出現全球首例對最後一線用藥-萬古黴素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細菌VRSA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無藥可用的狀況,已悄然發生。活動中也提到,這細菌只是超級細菌之一,可知抗藥性對於日後的醫療危機不可小覷。
細菌已演化成抗生素無法壓制地超級細菌,曾經用來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肺炎、肺結核、尿道感染等藥物,對許多人已經不管用了。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研究報告指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200萬人因為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患病,其中至少有2.3萬人因此喪生。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抗藥性細菌日益嚴重的威脅,連號稱最強效的carbapenem類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而且情況還在惡化。英國經濟學者預估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數量將超過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在經濟上,將造成全球GDP每年3.5%的損失。
台灣疾管署於2013年開始積極推動抗生素管理計畫,北榮成立抗生素管理專案執行小組,由感染管制人員、醫師、藥師、微生物實驗室人員、資訊人員和護理人員等組成跨團隊共同規劃與推動,以達抗生素之有效管理及正確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量,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對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的病人採取感染管制措施以減少傳播,期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和相關醫療耗費,並確保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沉香是頻臨絕種的植物,由於具有強烈抗菌效能,因而屬珍貴中藥材,過去是帝王或達官貴人的專屬品,在經過千年開採下,以致缺貨而造成價錢昂貴,有如植物中的鑽石。國內有業者經過多年研發「人工造香」技術,選用十年生沉香樹種,利用無毒真菌,結合共生微生物技術植入沉香樹,大幅縮短結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名管絃樂團大提琴家沙士亞特•世安,在去年10月底出了嚴重車禍意外,造成顱內出血與左手骨粉碎性骨折,送醫急救後,因重度昏迷先進行腦部減壓手術,等意識恢復良好後進行整復手掌骨折,手術歷時1小時,完整修復6塊碎骨,術後復健活動良好,目前手部已經完全恢復。 &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台灣攝影第一人」之稱的86歲攝影大師柯錫杰,在一次工作途中突然摔倒,由於平時打鼾嚴重影響睡眠,精神不濟時多靠咖啡、可樂提神,深覺睡眠影響精神狀況,工作又極度需要集中精神去捕捉畫面,在妻子強迫下,前往睡眠健診中心就診,醫師確診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目前已選用適合的呼吸器...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濕氣重必吃它,痰多,頭臉油膩要吃它,水腫肥胖更要吃它! 紅豆薏米粥祛濕減肥的真相,你還被蒙在鼓裏?看完再說吧!男女必讀! 中醫認為,夏季的“濕”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 濕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