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抗癌大突破│今周刊

兩份臨床報告、一個新療法,在去年震撼全球醫界,還讓美國《科學》期刊將它選為「2013年度重大突破」,短短兩頁的報導文章,已經顛覆醫界對癌症的想像,不只相關新藥將陸續上市,連台大、長庚等六大醫院都著手臨床實驗,一場癌症治療的大革命,正要展開。

撰文/今周刊

這是嘉義戴爺爺的故事。年近八十歲的他,大半輩子都在務農,四年前,他第一次被診斷得了癌症,手術切除、化療……等治療都做了,原本以為癌症就此遠離他,沒想到上天卻跟他開了個玩笑,他的癌症復發了,還是醫治難度很高的直腸惡性黑色素瘤。

抗癌大突破│今周刊

原本萬念俱灰,所有能夠做的治療都做了,卻不見好轉。那時,戴爺爺的醫生告訴他,全世界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癌症免疫療法,他有無意願一試?求生意志強烈如戴爺爺,即使每次都要長途跋涉從嘉義北上林口,抽血、檢驗、等門診、注射藥物,他總是比醫生約定好的時間還早到,就為了活下去。

參加臨床試驗的三個月療程後,奇蹟降臨,戴爺爺的腫瘤完全消失,沒有伴隨太多副作用。讓戴爺爺「奇蹟式治癒」的,正是目前國內外醫界最矚目的新療法。

在標靶治療成為主流的十年多後,終於,癌症治療又有令人興奮的新發現。

一份來自美國藥廠必治妥施貴寶(以下簡稱必治妥)的計畫,針對一千八百位黑色素瘤病人的臨床人體實驗,服用癌症新藥後,有近二二%的病人,成功延長壽命逾三年。

連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胡涵婷讀了數據,也為之震懾,「二二%這個數字在一般人來看好像很小,但一般黑色素瘤的病人罹癌後,是活不過一年的,他們卻活了超過三年。」

顛覆全球醫生想像
《科學》期刊評為年度最大突破

這份數據一公布,撼動了全球醫界對於癌症的想像。去年底,被喻為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之一的《科學》,更把這份重大的癌症研究選為「年度最大突破,將二○一三年形容為癌症研究的轉捩點,一個將顛覆全球醫生對癌症想像的療法,它是—癌症免疫療法。

今年六月,具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公布,也將生醫獎的殊榮頒給了背後最主要的推手:美、日學者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本庶佑(Tasuku Honjo)。

殺死癌細胞,原來靠自己就行

究竟,癌症免疫療法是什麼?為何它被喻為癌症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富比世》雜誌更形容它是癌症研究的革命,一個改變人類醫學歷史的齒輪正在轉動著。

人類對抗「萬病之王」癌症的歷史已有五千年。從最早的開刀、19世紀的放射治療演化到20世紀的化療;但不管這些方式是什麼,醫生幾乎從來不認為癌症可以用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來殺死。「免疫系統是用來對抗外來的病毒,而癌細胞是自己體內的細胞病變,所以之前沒有人認為人類的免疫系統會對癌細胞有作用。」陳耀昌解釋。

兩份臨床報告,免疫療法再進化---讓免疫細胞不再「踩煞車」,攻擊壞細胞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有沒有辦法透過人體的免疫機制,就讓免疫細胞大量繁殖,甚至強化,進而有能力殲滅癌細胞?

其實早在1987年,艾利森就發現,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個平衡機制,分別有負責踩油門與踩煞車的功能,一個是能夠大量地增生免疫細胞,一個則是抑制免疫細胞的增生。

而這次得到唐獎的艾利森,就是發現兩個煞車因子的其中之一「CTLA-4」,他認為只要把「煞車」拿掉,在免疫細胞被活化下,殺死癌細胞的效力就更大。1996年,艾利森更在《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用實驗數據證明,老鼠身上的腫瘤因此被消除。

1998年,本庶佑的研究團隊也發現了另一個煞車因子,「那時,我們發現細胞會進行自殺,可是到了某一個階段,又有一些東西阻止了它們的自殺行為,我們剛找到它時,就稱它為『程式性死亡因子』,變成了今日的PD-1。」

癌症免疫療法的第一個人體實驗,開始於06年,39位癌症病人、5種不同的惡性腫瘤,兩年後公布的結果震撼了所有醫生:其中5位病人的腫瘤面積竟縮小了!

儘管部分病人的癌症依舊復發,但這無礙於癌症免疫療法對醫界的革命性意義,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科學家重新正視免疫療法在癌症領域的地位。

編按:本文摘自7月2日出刊之《今周刊》915期封面故事「抗癌大突破」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一個研究堅持30年 幫癌症病人找到存活契機」、「每次失敗 都告訴我一個新的事實」、「台灣生技業 搭上抗癌新藥列車」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915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今周刊推薦網址 
【熱門文章】不拒絕老闆給的挑戰 實習生當上總經理
【熱門文章】感冒後才服用維他命C更是毫無幫助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15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灣今新增287例本土、170例校正回歸與6例死亡,目前本島只剩台東縣還是零本土淨土。金門縣為了為了自保,今天宣布,金門機場快篩站明起啟用,明天(24日)開始入境金門的民眾,除配合實聯制,還需提供3日內COVID-19檢驗陰性報告;若無法提供還請配合於金門機場接受快篩。金門縣政府與縣長楊鎮浯皆在臉書...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87例本土、170例校正回歸與6例死亡,疫情持續延燒。振興醫院今晚間證實,有位急診室護理同仁染疫,急診室全面清消中,一切說法以台北巿衛生局說法為準。(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政府喊話不要來台東! 住房率幾乎歸零 飯店叫苦 嘉義縣市「零確診破功」 一例有「雙北活動史」 萬華快...

閱讀詳情 »

【記者 洪美滿/連線 報導】 近期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一些機構和團體提出希望緊急採購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擁有獨家商業權益的疫苗,提供台灣加強防疫。 復星醫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表示,早在2020年3月,復星醫藥集團就與德國BioNTech公司簽訂協定,參與該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研發,並擁有在中...

閱讀詳情 »

【記者 倪玉濱/竹縣 報導】 多一點鼓勵與打氣,少一點謾罵和猜忌,這是疫調同仁每日埋首工作的日常,經常加班到半夜的他們,面對疫調進度,比誰都心急。 這段時日以來,衛生局同仁每一天都不確定什麼時候能下班,面對疫情關鍵時刻,他們只一心想要盡速處理手上數量龐大繁雜的疫調、建檔、通報工作,疫調完成後馬上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