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拒絕視力疲勞電腦族如何護眼最給力?

拒絕視力疲勞,電腦族如何護眼最給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紛紛出生,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快捷。但同時隨之出現的問題也讓我們感到困擾,例如,電腦視疲勞等等。現在大多數職場人士每天都長時間的使用電腦,和容易造成眼睛過度疲勞,從而引發一系列眼科疾病。

拒絕視力疲勞電腦族如何護眼最給力?

  長期從事視疲勞緩解研究的專家表示,90%以上的電腦用戶患有該症狀,它同時也是目前美國及全球排名第一的職業病。

  無處不在的光污染

  供職於天津一家廣告公司的李浩不久前購買了一台平板電腦,愛不釋手。工作之餘,他幾乎每天都要捧在手裡幾個小時,讀書、玩遊戲、看電影。可時間一長,李浩卻感到有些不適,頸部酸痛、眼睛乾澀不說,連視力也有明顯下降。

  隨著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與李浩有著同樣感受的都市白領越來越多,這使得光污染的問題更為凸顯。事實上,與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有形污染相比,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同樣普遍存在。人眼視覺細胞受到過度的光刺激,往往會造成視覺疲勞及綜合傷害,包括近視、頸椎病、心腦血管疾病、抑鬱症等。

  光污染最初是由天文學家和生物學家提出。天文學家發現,近年觀測點能觀測到的星星越來越少,這是城市夜光干擾造成的。後來生物學家又發現,光污染對鳥類、昆蟲、植物都有很大影響,包括一些鳥類在夜間迷失死亡,昆蟲過度繁殖等。

  由於不易被發現,光污染對於人類的危害正猶如溫水煮青蛙一樣,儘管過程緩慢,危害卻越來越深。當今社會,人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人工環境中,不論白天還是夜晚,看到的光大多是人工物品反射光,光污染也隨之迅速蔓延。

  乾眼症是春季常見的眼病之一。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專家說,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約有一億人患有乾眼症,而乾眼症的四大症狀之一就是有畏光感。

  專家指出,目前光污染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大污染,特別是電腦光污染引起的電腦視疲勞綜合徵尤甚。

  “中國一年有60萬人'過勞死',越來越多都市白領處於' 亞健康 '的狀態。這一群體的共同點是年齡大都在20歲到40歲之間、中等學歷以上、主要從事腦力勞動、長期面對電腦。”專家認為,過度的視覺疲勞會直接導致 ​​心、腦受損,這也是“過勞死”的誘因。

  與視疲勞伴生的“現代病”

  視疲勞對於視力的影響毋庸置疑。專家指出,一方面,過度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可引起眼調節痙攣,造成假性近視,並有可能引起度數加深;另一方面,由於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眨眼的次數減少,再加上大部分在電腦屏幕前工作的人都處於空調房裡,眼淚里水分更容易丟失,淚水相對不足會引起眼睛乾澀、結膜充血、刺激性流淚等症狀。長期如此,嚴重者可導致眼淚水分泌不足,形成乾眼症、慢性結膜炎等。

  中華醫學會眼科專家說,電腦視疲勞也叫“屏幕終端綜合徵”。儘管醫學界目前對它的界定仍有爭論,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已經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辦公室白領“視疲勞”,無疑會影響到其思維能力、工作效率;司機的“視疲勞”會引發交通堵塞,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北京市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研究所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視屏工作者中60%感覺視疲勞、視力下降,20%至30%有骨骼肌損傷等症狀,而且視屏工作還有三大隱患危害:長期接觸電腦帶來的視覺緊張;邊操作邊思考易造成精神高度緊張;電腦桌椅高度不合適及坐姿不正確等使腰背肌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早期腰背肌緊張、腰肌勞損、頸椎緊張、腰痛和“頸肩腕綜合徵”的出現,都與視屏工作有關。

  有專家指出,過去青光眼、白內障都是以老年人為主,如今20至30歲就患上青光眼、白內障的屢見不鮮。而且白內障大都從中間長起,直接阻擋視線。其主要原因就是電腦與互聯網的發展讓更多年輕人有了過度的視覺疲勞。

  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有關電腦視疲勞的詳細介紹,希望對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有一定的警醒和幫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個人用眼和衛生,保護眼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現在開始,做好預防眼科疾病的工作,遠離眼科疾病。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是禿髮高危險族群嗎?根據醫師門診觀察發現,每天至少3、40人諮詢落髮問題,落髮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與現代人高壓、熬夜、油膩飲食的生活型態大有關係。醫師提醒,當頭髮變得愈來愈油、愈來愈細,每天落髮超過百根以上,應及早就醫治療。 健康頭皮約有10萬根頭髮 皮膚科診所院長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如果想減重,最好多和瘦朋友相處。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體重過重的人減重時只和胖的人在一起,減重成績會比較差,體重下降幅度較小,若和瘦朋友相處,可以減去較多斤兩。 與胖朋友相處 減重效果較不好 美國貝勒大學研究團隊針對9300多名18歲到65歲美國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界一直不太了解憂鬱症病因、大腦運作機轉,台北市中山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賴建翰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右前扣帶迴區域活動較不穩定,而這部位主管認知功能、理性思考,這代表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理性思考能力會比較差。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科學引文索引」期刊(S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26歲的吳姍儒Sandy,國小時曾近視250度,好動的她不適合戴眼鏡矯正,經醫師建議配戴角膜塑型片,每天晚上睡覺時配戴,早上就能擁有清晰的視力,完全不影響演藝工作。角膜塑型片是一種高透氧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透過多弧設計溫和加壓改變角膜弧度,睡眠時配戴6到8小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