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提點新手 健身房禮節

好熱啊!走,去健身房練。

提點新手 健身房禮節

健身房,儼然成為忙碌的現代人的絕佳鍛練場所。在這裡有教練指導、跑步時有電視打發時間,更重要的是,不比忍受日曬雨淋,可以一邊吹著冷氣一邊鍛鍊,簡直是愛美的大家夢寐以求的事。

因此,身處這麼多人喜歡的地方,自然需要多多注意人與人之間的禮節,哪些事情該作、哪些不該,發揮公德心勿破壞運動的好心情。健身房教練KTurek在anytime health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健身房遊戲規則的文章,提醒健身房新手應注意的事項。

你應該

  • 穿上透氣的衣服,並帶上一條擦汗用的毛巾。
    你在健身房努力運動的過程與烤麵包機裡的麵包感覺差不多,所以,穿上輕薄、吸汗的衣服準沒錯!如果你健身時經常感到身體過熱,也可考慮運動背心。此外,體質易出汗者,為了其他人也為了自己好,隨時準備一條毛巾在身旁擦汗,因為沒有人想要把手放在你汗水浸濕的運動器材上。
  • 在使用健身器材的時間上,要摸摸自己的良心
    不論你是心無旁鶩地想像自己成為一頭獵豹,在跑步機上賣力奔跑;或使用任何一種舉重器材,希望鍛練出浩克的身材,都要確定身後是不是有人正在等著使用,以及你使用的總時數。不用因為別人站在後面施加壓力就草草結束,但有時也要站在其他人的立場想想,不要霸佔健身器材。
    一般來說,跑步機的使用時間一次不要超過30分鐘,除非後面沒有人在排隊等候;結束重量訓練後,把重量調回使用前的正常數值;讓其他人能自在地借用你暫時不會用到的機器或啞鈴。這不是專屬於你的健身房。
  • 要有禮貌。
    如上所說,這是大家的健身房,所以請友善地對待每個人,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還有注意自己發出的音量大小 (尤其是當你在舉重時) 也不要把音樂開得太大聲,強迫身邊的人收聽,這些都是常見的禮節。
  • 如需要任何協助,不要猶豫,隨時詢問工作人員。
    當你不曉得如何操作健身器材時,千萬不要害怕去詢問健身房裡的員工、個人教練、或者是健身顧問。此外,舉重時若有需要,也不要羞於請輔助員幫忙。這樣才能讓你安全、有效率地健身。

 

你不該

  • 在健身器材或舉重設施前面做伸展操。
    自己做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一直看到這樣的動作是一種干擾。這也是為什麼大部份的健身房都有設置暖身、瑜珈區,讓你在運動前盡情伸展。
  • 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試圖向周圍的人證明你很行。
    也許假裝和旁邊同在使用跑步機的人比賽是個讓自己進步的好點子,但是如果你還不太習慣這麼快的配速,或已持續運動了一段時間,那就別讓自己陷入窘境,以免成為他人的笑柄。同樣的道理套用在舉重上,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獨自挑戰你從沒試過的磅數,務必請輔助員協助。雖然你可能認為,舉較輕的啞鈴看起來很弱,但這都比不上在飲水機旁大吐一場、臥舉時掙扎了半天卻沒有絲毫移動,最後只能靠隔壁的老兄走過來幫你脫身來得尷尬。
  • 大聲講手機或交談。
    周遭的人不會想知道你和男女朋友吵架的內容,或是奇怪的八卦,記得把手機音量和自己的講話聲音降低。
  • 在健身課程中遲到。
    指導員會準時出現在教室,為你準備好今天的課程和撥放時所需的音樂,所以準時抵達是基本禮儀。換個角度想,你總不會在上班開會的時候遲到吧?
  • 死盯著健身房裡的其他人。
    你我往往會不經意地注意那些在跑步機上跑得飛快的女性,或是肌肉發達的健美先生。所以提醒自己:到健身房去應專注在如何鍛鍊,盯著別人看沒有任何好處,也會讓對方無法專心訓練。

資料來源:anytime health

圖片來源:UNE Photos/flickr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1歲男子,洗腎長達10多年,卻發生手臂腫脹一倍以上,並伴隨手指發黑,就醫檢查發現是中心靜脈阻塞。新光醫院心臟外科團隊利用人工血管覆膜支架,幫助患者開通阻塞的中心靜脈,手臂腫脹情況終於改善。 中心靜脈阻塞 手臂腫脹 收治個案的新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佳勳指出,該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85歲的葉伯伯,有心臟衰竭病史,去年突然喘不過氣,就醫檢查確診為二尖瓣膜閉鎖不全。醫師考量患者年紀大,利用「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手術」,不需開胸、停止心跳,從鼠蹊部經食道即可修復二尖瓣膜。患者術後隔天能下床,大幅改善會喘的症狀,目前復原情況良好。 心導管檢查確診 收治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6歲的賴先生,右手食指突然冒出小黑點,經過一年時間,黑點擴大至手指,伴隨潰爛、疼痛情形,就醫確診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腫瘤擴散全身多處器官,到院時只能臥床。他接受免疫療法後,9成癌細胞消失,如今也能自由行走。 免疫療法3個月 9成腫瘤縮小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癌症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雙手萬能,生活大小事幾乎都需要靠雙手完成,但是你知道手上有多少細菌嗎?用餐前洗手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好習慣,許多人會選用抗菌洗手乳增加保護力,但如何才能正確洗手抵抗細菌,就讓保健專家來告訴你! 在外使用洗手乳的危機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表示,在外用餐多為填充式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