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低溫療法可降死亡率

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低溫療法可降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儘管現今醫學技術發達,但在面對生產時,仍有許多不可預見的變數,其中,新生兒的周產期窒息成為足月新生兒死亡常見的原因之一。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賴明琪表示,嚴重的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臍帶繞頸或胎盤早期剝離,都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的高危險群,除了可能造成新生兒死亡,也可能產生神經學後遺症,但根據最新的低溫療法,已可改善死亡率以及後遺症嚴重程度。

賴明琪解釋,所謂的周產期窒息,是在分娩期間,胎兒和母體之間氧氣交換不足或血流受阻,造成胎兒器官缺氧的變化。若因腦部缺氧或缺血所造成的傷害,可能產生永久的神經學後遺症,被稱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其發生率占活產中的1~2/1000,死亡率占10~20%,存活者中產生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占20~45%,常見後遺症包括癲癇、肢體功能障礙,甚至腦性麻痺、視覺、聽力障礙或是智能受損等。

過去許多嚴重窒息的病嬰,就算搶救回生命,卻往往難逃變成終生臥床和腦性麻痺的厄運,賴明琪醫師指出,以前的治療方法是透過支持性療法,維持嬰兒的呼吸道和血液灌流,矯正體內代謝酸堆積,並控制抽搐和腦部水腫的情形。好消息是,近10幾年來醫學研究發現,低溫療法能夠降低腦部的代謝率,減少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自由基和炎性物質的產生,進一步阻斷細胞死亡和凋零的一連串連鎖反應,為醫學技術的新進展。

低溫療法可讓病嬰的體溫降至攝氏33~35度,持續72小時後,再逐漸恢復正常體溫。根據2010年新生兒急救治療指引指出,36周以上的新生兒若具有「中度到重度的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證據,可在出生6小時內接受低溫療法,經臨床實驗證實,對於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能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尤其施行在中度腦病變的新生兒上效果更為顯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3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1歲男性,日前半夜與朋友喝了小酒後返家,在家門口不小心滑了一下跌倒在地,後背疼痛難耐,緊急到急診就醫,身上只有手腳有些小擦傷,但是後背的疼痛非常厲害,經X光檢查,看到腰椎關節整個已黏合在一起,形成竹竿型的脊椎,第一腰椎的椎體上,有一條細細的裂縫,是所謂的橫斷型脊椎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小朋友愛喝飲料,讓許多父母相當苦惱,可樂、汽水就是添加碳酸的糖水,不但熱量高,更會造成鈣質的流失,而一般果汁中的真正果汁含量又不明確,同樣有高糖份的危機,甚至塑化劑的隱憂。雖然部分乳酸飲料與發酵乳擁有健康食品的標章,但這表示孩子喝了就沒問題嗎? 乳酸菌助整腸 好處多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收治一名女性乳頭凹陷案例,該患者從小乳頭凹陷在乳暈下,隨著年紀增長並無改善,擔心日後會影響婚姻生活及哺乳或清潔上的問題,因而前往門診諮詢治療,經理學檢查,也了解了手術方式後,該患者選擇接受乳頭凹陷矯正手術,術後獲得良好改善,且未來哺乳也預計不受影響。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有些糖尿病患者發現血糖下降,便以為糖尿病已得到控制因此不再吃藥,最後反而惡化到要洗腎的地步,台灣的洗腎者有四成是因糖尿病所導致,是排名第一的隱形殺手,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須特別謹慎,尤其不可自行停藥。 血糖控制不佳 易產生併發症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旻叡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