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生兒發生黃疸,該不該停餵母乳?

新生兒發生黃疸,該不該停餵母乳
 
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粉嫩可愛,令人愛不釋手。但孩子出生後沒幾天,皮膚可能會開始發黃,要一直用光照著,令家長擔心,要不要緊?多久才會好?聽說餵母奶也會引起黃疸該怎麼辦呢?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是很常見的,但若不注意恐怕會有嚴重的後果。

新生兒黃疸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體內的紅血球衰老代謝後會產生一種膽紅素,再由肝臟來代謝,最後隨尿液、糞便排出。由於新生兒的肝臟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很快地清除膽紅素。血中膽紅素質累積,表現在鞏膜〈眼白處〉、皮膚、黏膜上,看起來就會黃黃的。

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因此紅血球代謝廢物較多),因肝臟較不成熟,膽紅速不易排除,造成黃疸現象。一般嬰兒在出生第二至三天開始就會有生理性黃疸出現,第四至五天達到最高峰,而後一到兩星期逐漸消退。生理性黃疸的指數通常不高過12,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無其他明顯症狀,通常不治療就會消退。

病理性黃疸
通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總膽紅素美日增加超過5mg/dl、足月兒超過15 mg/dl、早產兒超過13 mg/dl,直接型膽紅素超過1.5-2 mg/dl,足月兒黃疸超過一周,早產兒黃疸超過兩周,均可是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的指數通常大於15,若不治療會導致嚴重的結果,如核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因為溶血性疾病而導致體內膽紅素製造過多。引起新生兒溶血的原因包括母子ABO、Rh血型不合,以及台灣人常見的蠶豆症(G-6-PD缺乏症)等。另外吃母乳的寶寶也較吃配方奶的寶寶易發生黃疸情形,這是多重因素所致,若無合併其他疾病,且血中膽紅素值也不是太高,大部分的母乳性黃疸對寶寶是無害的,且會慢慢自行消退,媽媽繼續哺餵母乳也沒有問題。

快快分享這婦幼知識給大家知道吧!

相關推薦

我們常把胃當作酒囊飯袋,想著法子讓它多裝些好酒好菜,卻很少關心它是否消受得了。   其實,胃對食物很挑剔,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都會干擾它,帶來胃酸、胃脹、噯氣等症狀,長此以往,可能患上胃潰瘍、淺表性胃炎等胃病。《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提醒你,有8個傷胃的“危險分子&r...

閱讀詳情 »

天氣越來越熱, 燒烤、小龍蝦、醬爆螺絲, 可謂「夜宵三大寶」。 但是, 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 大家一定要當心啦。 今天有條重要消息要告訴愛吃螺絲的親們: 翻拍xianso下同 連續的悲劇 最近, 正是織紋螺的旺汛期, 許多人傻傻分不清, 造成誤食中毒。 大家出門點一盤螺螄盡情享用時, 一定要多留個...

閱讀詳情 »

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且食材取得容易,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必備食材之一。然而,市售雞蛋種類繁多,到底哪種雞蛋比較好?其實,無論是紅蛋、白蛋或是土雞蛋,本質都是「雞蛋」,營養價值也大同小異,只要選到新鮮的,就是好蛋喔。  迷思1:紅蛋比白蛋營養?其實蛋殼的顏色只是雞隻品種的差別而已,但雞蛋本身的營養價值差異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