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 可預測術後復發與存活

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 可預測術後復發與存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肺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早期發現並接受手術切除,是肺癌最好的治療方法。然而,即使是早期肺癌,術後仍有2-3成的病患會因復發而導致死亡。因此,找出預測復發及存活率的方法,一直是臨床醫師努力的目標。榮陽肺癌研究團隊發現,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法可以預測患者術後的復發及死亡,該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腫瘤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上。

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法是由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美國胸腔學會(ATS)以及歐洲呼吸學會(ERS)在2011年共同提出,其中將侵襲性肺腺癌分為以伏壁型(lepidic)、腺泡型(acinar)、乳頭型(papillary)、微乳頭型(micropapillary)和實體型(solid)型態為主的五大類肺腺癌。

由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共同組成的榮陽肺癌研究團隊便以此分類法,分析573例肺腺癌術後病患,將每位病患的腫瘤標本根據新分類法來判讀,區分是屬於哪一型為主的肺腺癌,再進一步跟病患術後復發或死亡的臨床資料做比對分析。

研究發現,腫瘤組成以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為主的肺腺癌病患,比較可能發生縱膈腔淋巴結轉移,因此推估可能是較晚期的肺腺癌,且此類患者術後有將近一半會發生腫瘤復發,相較於其他三型肺腺癌的患者,其轉移及復發率較高、存活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微乳頭型和實體型為主的病患在發生復發時,也有很高的可能性已經轉移到胸部以外的其他器官,惡性度很高。

台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許文虎教授說,從此次研究結果可知,對於肺腺癌病患及臨床醫師而言,知道腫瘤是以哪一型為主,可以幫助評估術後復發及死亡的危險性。此外,只要是微乳頭型和實體型為主的肺腺癌,即使是早期病患,術後仍需密切追蹤、或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輔助治療。而就此課題而言,此次研究是目前亞洲國家中最大型且最詳盡的研究,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腫瘤學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獲得國際肯定。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50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你曾經夢遊過嗎?相信不少民眾多少都有夢遊經歷,雖然夢遊具遺傳傾向,且兒童發生率比成年人高,但大多數的夢遊會在青少年時期消失,偶爾夢遊不代表一定有嚴重疾病,但是反覆夢遊,可能存在潛在的睡眠障礙,甚至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因此如果家中任何一個人出現夢遊,保護他們的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疑似心肌梗塞,心痛喘、冒冷汗,快叫救護車救命!中華民國心臟學會24日發布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治療指引,強調救護車系統應及早介入,在車上立即心電圖診斷,並給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到院時緊急心導管手術。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呼籲,胸痛、胸悶或上腹痛,並合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九十二歲的洪姓阿嬤,日前因腹脹、食慾不振、無法排便至花蓮慈濟醫院掛急診,經過電腦斷層與大腸鏡檢查後,才確診在近端大腸的升結腸處長了4公分大的腫瘤,若不手術切除,恐會造成腸阻塞。經大腸直腸外科施廷翰醫師緊急以3D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阿嬤在術後第三天即可進食,而且在術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南市一名四十多歲民眾,患有心律不整疾病,近日天氣炎熱,經常出現心悸及暈厥等症狀,嚴重的情況與日俱增。一個月前至台南市立醫院就診,在心臟內科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心臟電氣燒灼手術治療,手術成功後,身體不適的情況明顯改善許多,並恢復了往日的生活品質。心律不整恐無徵兆 日常習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