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瘜肉水刀切除 避免大腸癌上身

早期瘜肉水刀切除 避免大腸癌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1名62歲的女性因肛門出血,遂至嘉義地區的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在升結腸有一個3公分大小的平坦瘜肉,因此該醫院醫師建議開刀切除,但婦人轉至台南醫院,以水刀進行ESD順利切除瘜肉。
45歲女性在平常健檢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在橫結腸有一平坦且形狀不規則的約3-4公分瘜肉。因為無法順利切除,因此轉診至大腸外科,以水刀進行ESD切除,而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是管狀良性瘜肉。
64歲男性,先前因為低位直腸癌進行術前合併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然後進行低位直腸切除術。病人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在手術中心跳停止,經由心肺復甦術救回一命。此次在追蹤大腸鏡中發現橫結腸有一平坦腫瘤併中央凹陷潰瘍,雖然切片報告是良性的,但評估仍有惡性的可能。理論上,應該開刀切除大腸,但考量到先前手術有心跳停止的病史,因此進行水刀ESD切除,最後病理報告是惡性瘜肉,目前以大腸鏡追蹤並無復發。
腸癌發生率第一 有年輕化現象
收治病例的成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成大醫院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博文表示,大腸直腸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雖好發於年紀大的患者,但有逐漸年輕化的現象,為什麼會得到大腸癌?目前醫學上認為是大腸黏膜細胞經由一連串的基因突變,形成大腸瘜肉再癌化而來。
早期切除瘜肉 避免腸癌上身
因此,早期切除瘜肉也可預防大腸癌發生,醫師解釋,一般而言,臨床上最常切除瘜肉的方法就是由大腸鏡來執行,但少數隆的瘜肉就會以EMR( Endoscopic Mucosa Resection )來處理;某些更困難、平坦、不規則形狀的瘜肉就需ESD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處理,也就是「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
在台灣,ESD主要用在胃腫瘤切除,因為胃壁較厚,切除過程較容易及安全,不易穿孔,相對而言,大腸壁較薄,因此進行此手術較易造成腸穿孔而有嚴重的併發症,因此目前的盛行率不高。而現在科技進步,已有「水刀」可幫助切除瘜肉,降低上述風險。
預防癌症 從飲食習慣做起
要預防大腸直腸癌上身,就得從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做起。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尤其動物性脂肪,並多吃高纖維食物,盡量攝取水果、菜蔬等高纖食物,也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體重,定期健康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5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偏鄉地區醫療不普遍,加上交通不便,民眾也較沒有預防保健的概念,有鑒於此,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黃慧雅醫師投入社區篩檢,深入偏鄉地區提供子宮頸癌篩檢服務,10年多來已完成約2萬4千人次的子抺篩檢,守護雲嘉婦女健康,優秀表現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防癌尖兵獎」肯定。守護偏鄉婦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骨科門診常聽到「醫生,怎麼辦?我的女兒怎麼背部隆凸起來,肩膀也一高一低的,會不會需要開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來收治多起自發性脊椎側彎病例,患者年齡約落在10-18歲。然而,許多家長會尋求牽引、吊單槓、整骨等方式治療,但效果大多有限;醫師提醒,若家中小朋友有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5歲媽媽,長年飽受胃潰瘍困擾,某次接受胃鏡檢查後,確診為感染胃幽門桿菌所導致,但雖經三次殺菌治療,卻仍未見效,直到醫師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這名媽媽平時牛奶、咖啡和茶不離手,導致胃酸分泌增強胃酸分泌,促使藥效未能及時發揮,經改善平時飲食習慣後,再次接受治療,才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暑假中,孩子的生活作息是否晨昏顛倒,擔心無法盡快恢復正常作息?或是擔心孩子們因為沉重的功課壓力深夜才能入睡,影響身心健康?根據一篇2019年5月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採取調整睡眠作息的干預措施,可幫助夜貓族在三週內,改變其晝夜節律,顯著地改善睡眠與清醒時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