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有這種事情!?研究顯示:寂寞的人等於每天等於抽一包菸...

有這種事情!?研究顯示:寂寞的人等於每天等於抽一包菸...

寂寞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有時它是夜深人靜洶湧來襲的無力感,有時是賓朋滿座喧嘩笑語中的失落感,即使再幸福的人身心也隨時有可能被寂寞這把利劍刺傷。

 

老人、孩子最寂寞

一項針對英美法等國家的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孩子(18歲以下)和接近半數的老人(65歲以上)經常會感到寂寞,15%~30%的人長期孤單。《現代兒童人際關係報告》顯示,四成兒童有孤獨感且不喜歡與父母交流。

看似忙碌的上班族也沒能逃脫寂寞的襲擊。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6.9萬參與者中,九成人有孤獨感。寂寞背後各有各的原因,但有4種是我們常經歷到的。一是,想擠進一個圈子卻發現周圍的人好像銅牆鐵壁,想走進對方心裡卻發現他根本沒給你機會;第二種是你好不容易擠進一個圈子,因為某件事,所有人開始冷眼看你;第三種和別人沒關係,更多原因在自己,習慣言不由衷或者保持沉默;第四種是能與別人分享,卻發現彼此無法再跨進一步,內心充滿無力和無奈。

 

寂寞等於每天抽一包煙

寂寞的感覺不僅是對內心的折磨。它對健康的危害也超乎想像。美國大學一項涉及30萬人的研究表明,長期被寂寞和孤獨包圍的人,相當於每天吸15支煙。另外,寂寞的人總喜歡做一些讓自己心裡好過的事情,他們可能會抽煙喝酒,或者選擇飆車等刺激的事情,而這種排解對健康更是雪上加霜。

美國弗萊明翰心臟研究對700多名女性的調查研究發現,長期寂寞的人發生心肌梗塞或死于冠心病的概率遠遠高於不孤獨的人。在新西蘭,研究發現,孩童時代感覺受到孤立的孩子,26歲後更容易肥胖,或出現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等心腦血管危險因素。

50​​歲以上的人群中,那些長期感到寂寞的人死亡率高出約80%。日本一項為期3年的跟蹤調查稱,社交活動較多的老人健康程度更好,死亡率也更低。另外,多項研究證明,寂寞的人自殺率更高。

 

換種方式對待自己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社會神經學家約翰·卡喬波教授認為,寂寞感與危機感會形成負反饋的怪圈:因為寂寞,所以潛意識裡感到危機,因為感到危險,寂寞的人更容易對周圍的人產生警惕防備的心理,這反過來又加深了孤獨的感受。我們應該學會調整心態,換一種方式對待自己和身邊的人。

對待父母和孩子,多一些時間。年輕人要利用假期、週末陪陪老人和孩子,和他們吃個飯、聊會天。老人要學會自我調節,想孩子們的時候,主動打個電話,學發短信、微信,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盡量走出家門,不要總憋在家裡。

對待自己,多一些自信。自信的人會吸引更多正能量,心態陽光,自然會遠離寂寞,試著多與他人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盛雯 / 台北報導 全球少子化危機日趨嚴重,根據美國中情局(CIA)所公佈的2021年全球227國的人口生育率預測,台灣育齡婦女僅生1.07個孩子,將成為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一名的國家。台灣從1960年到2020年間生育持續下降,從2000年還有30萬新生兒,到2020年只剩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驚爆有貨機機組員染疫,且還無法確定感染源何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案1078、案1079的兩名本國籍國籍航空貨機機組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兩人感染源刻正調查中,尚不清楚皆是境外感染或在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又見接種AZ疫苗後的嚴重不良反應通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0)日公布新增1起其他疑似嚴重不良反應事件通報,該名60多歲男性是在接種後第16天出現呼吸道症狀,初步診斷懷疑疑似血管炎、間質性肺炎,目前人在加護病房觀察診治中。 根據指揮中心下午在臨時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骨折是外傷大事,又以可能引發出血、隨時會致命的骨盆骨折最要命,但光透過醫師肉眼審視X光片,最高仍有接近1成的髖部骨折患者可能會被誤診,因為骨折太過細微而被「漏」看,導致死亡風險飆升為2倍,林口長庚今(20)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就設計出新的AI演算法,能輔助第一線急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