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高血脂症藥物 須定期抽血檢驗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現代人多愛享受美食,不只是三餐,還要下午茶和宵夜,想不胖真的是很難,以致罹患高血脂症病人日漸增多;醫師提醒,罹患高血脂症可經由藥物控制,但在治療一個月後,即需抽血檢驗是否達標,之後每三至六個月也須檢驗是否控制良好。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陳肇文教授表示,血脂異常可分為三大類,包括總膽固醇高的高膽固醇血症、三酸甘油酯高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以及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兩者都高,稱為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治療高血脂的藥物以史塔汀類(Statin)與纖維酸類(Fibrates)為主。

陳肇文教授指出,史塔汀類與纖維酸類藥物皆可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但史塔汀類藥物可抑制膽固醇合成,主要可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中含量約18-50%;纖維酸類藥物主要功用為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20-50%,並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10-35%。

陳肇文進一步指出,史塔汀類藥物副作用出現機率很低,重要的副作用是增加肌肉毒性,出現機會約為0.5%,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橫紋肌發炎及暫時性腎衰竭;少部分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可能併用史塔汀與纖維鹽酸,但需謹慎追蹤肝腎功能。

陳肇文教授並提醒,有80~90%高血脂症患者經過藥物治療都可控制,而在用藥治療一個月後,即應抽血檢驗是否有達標,並且確認是否有副作用;之後即可每三至六個月抽血檢驗,以免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數值降太低,尤其是癌症病人與出血性腦中風病人,就不可以降太低。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90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大多數的女性可能沒有意識到骨質疏鬆和聽力之間的相關性,但1項新的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症可能會增加聽力喪失的風險,但通常用於治療骨骼疏鬆的藥物,並不能挽救聽力喪失,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天新增75例新冠肺炎本土確定病例,為雙北升級3級警戒5月15日以來,首次確診個案降到百名以下;另新增20例死亡,11例在5月發病,9例在6月發病,發病到死亡平均17天,比之前平均天數還長。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今(21)日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面對國內疫情嚴峻,再加上疫苗短缺的情況,民眾萌生到疫苗相較充裕、且疫情趨緩的國家施打疫苗的想法,像是美國多州即以免費供應疫苗、無需預約、不限戶籍身份的施打措施,帶動一波觀光潮,近日也有網友、部落客分享飛出國打疫苗的過程,因而引發民眾熱烈討論。 《Social Lab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苗大規模開放施打,近日卻傳出幾位「壯壯世代」(75歲以上)在接種後猝死的消息,讓許多人擔憂甚至不敢去接種。施打疫苗是否安全無虞?台北市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在接受「壯新聞」Podcast節目獨家線上專訪時,針對疫苗關鍵問題給予專業回應。 疫苗利大於弊 但這幾類民眾可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