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林杰樑夫人分享無毒生活│今周刊

出處:今周刊
撰文:林欣怡

面對一波接一波的食品風暴,《今周刊》專訪長年站在食安第一線的醫師林杰樑夫人譚敦慈、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傳授民眾避免毒物上身的私房密招。

黑心食品連環爆,美食天堂的台灣,竟淪為有毒食品的溫床!為了回歸安心健康的生活,《今周刊》特別請到三位長年為食品安全把關的專家,分享自己日常用餐習慣與原則,跟著做,你也可以大大降低毒害上身的機率。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夫人譚敦慈
當令食材清淡煮 就是最佳美味

每次國內發生黑心食品問題時,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總是站上第一線,為民眾解惑並提供減毒方法;這次毒油事件發生,林醫師的夫人譚敦慈延續林醫師精神,提供林醫師的減毒方法供民眾參考。

說到林醫師避免毒物上身的方法,譚敦慈說,林醫師本身是洗腎患者,所以家裡飲食都是跟著林醫師走,吃他能吃的東西;二十多年前,婆婆罹患大腸癌後,家裡飲食習慣徹底改變,以清淡、少量、天然蔬果為主,減少毒害上身。

譚敦慈表示,生活中本來就充滿各種毒汙染,舉凡吃的、喝的、用的,幾乎難逃毒素汙染,民眾只要用一些小技巧,就可以減少身體裡的毒害。林杰樑常說:「要減少身體毒害,其實很簡單,就是盡量吃新鮮、自然、不加工的食物。」

蒸煮的食物比油炸、烤的好。平常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菜湯。以林杰樑家為例,發酵或醃漬類的食品絕對不碰,例如豆腐乳、豆瓣醬、福菜、鹹白魚、火腿、香腸等。

「這些東西真的很可怕。」譚敦慈說,過去林醫師曾針對以豆瓣醬為湯底的牛肉麵檢驗,發現有喝湯的人,體內黃麴毒素的含量遠高於不喝湯的人。他建議愛吃牛肉麵者,最好選吃清燉的湯頭。

林杰樑夫人分享無毒生活│今周刊

加工食品不上餐桌

「我家都吃原味食物,餐桌上看不到任何加工、醃漬類食品。」譚敦慈表示,雖然清淡烹調,但無損食物的美味,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至於肉類,林家吃去皮的雞肉,豬肉則選擇有品牌的優良肉品。

身為毒物專家的另一半,譚敦慈建議民眾,從現在開始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減少毒物的攝取。現代人幾乎三餐在外,很難不吃到毒食品,她個人偶爾也會外食,但她頂多點湯麵再加一盤青菜,但湯麵不會喝湯,青菜只是汆燙,不加任何油脂及醬油。

她說,面對各種含毒食品,民眾可以減少攝取頻率,身體自然會把囤積在體內的毒素代謝出來。像有些人愛吃高溫油炸、燒烤食物,本來每周吃兩次,改為一個月吃一次,漸漸地,身體就不再喜歡吃這些東西了。

林家的飲食5原則
原則1 盡量自己烹調三餐,多吃當季盛產的蔬果,盡量不要吃加工再製品及油炸食物。
原則2 多吃深綠色蔬菜、豆類、五穀雜糧等含高纖維素食物,有助於排除脂溶性毒素、黃麴毒素及棉酚。
原則3 少吃草莓、蓮霧等難去皮、易使用農藥的水果,多選蘋果、木瓜等可去皮水果,食用前一樣要用流水沖泡15分鐘再去皮。
原則4 不買塑膠瓶裝醬油,塑膠瓶不耐酸鹼,容易變質。
原則5 少吃大魚,因為大魚吃多了小魚,也會在體內累積毒素。可多吃巴掌以下的小型魚,不吃魚頭與內臟。

【精彩全文推薦】

1.圖表》投資型年金險與定期定額基金優缺點比較

2.半澤直樹之十倍領導術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88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健保真好!健保署今(2)日宣布一口氣給付多項救命新藥,包括了治療黑色素瘤的雙標靶藥物,有「最惡性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健保也點頭開放第2個口服標靶藥物,另外,國人常犯的偏頭痛問題,最新用於預防成人偏頭痛的單株抗體新藥也一併納入。病人最快3月1日起就能吃得到。 健保...

閱讀詳情 »

在宜蘭地區設立「菌寶貝觀光工廠」而名噪全台的拜寧騰能生技集團,多年來致力幹細胞研究,特別再成立子公司泰美緹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在抗神經退化疾病,最近該公司與積極投入幹細胞療法的花蓮慈濟醫院產學合作,並由董事長陳勝騰與慈濟林欣榮院長達成簽署,共同研發治療腦中風及脊髓損傷新藥,造福患者。 泰美緹康生...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感染COVID-19事件,案908因在「桃園另一間醫院」與案889同診間坐前後排而染疫,引發外界關注兩人並未面對面互動,病毒是如何傳播。對此,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表示,因案908無其他已知接觸狀況,在流行病學上會優先推斷與案889有關,將做病毒基因定序釐清;醫療應變組副...

閱讀詳情 »

  冬季健康三大殺手?哪些人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 新冠肺炎大流行迄今未止,進入冬季後更需注意肺炎感染。醫師提醒,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單只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都是常見致病原因。其中「肺炎鏈炎菌」即隱藏於環境之中,相較於「新冠肺炎」對國人而言感染機會可能更高。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