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天吃30公克加工肉品 大腸癌風險增54%

每天吃30公克加工肉品 大腸癌風險增54%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綜藝大哥豬哥亮不幸病逝,引起國人更加重視大腸癌!根據研究發現,每天超過30公克加工肉品,大腸癌風險增加54%。專家指出,30公克加工肉品相當於半根香腸、一片火腿;若是早餐吃火腿蛋吐司、午餐吃培根義大利麵,就算過量攝取加工肉品。

大腸癌佔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

根據103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統計,大腸癌排名第一,為男性發生率第一、女性發生第二,總共有1萬5764人罹患,平均每天增加43人,連續9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

9成病因來自飲食習慣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兼任講師黃翠華表示,大腸癌的發生原因高達9成,是由飲食習慣而來。根據研究發現,每天吃超過4兩紅肉,大腸癌風險增加22%,每天吃超過30公克加工肉品,大腸癌風險提升至54%。舉凡外食族、肥胖族、少蔬果族、紅肉族、少動族、久坐族等6大族群,都是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大腸癌早期徵兆要注意

黃翠華執行長說明,每天外食超過1餐、BMI大於27、每天少於1碗蔬菜、1碗水果、一星期吃紅肉超過5次、一天吃加工肉品多於2次、每星期運動少於1次、每天走路少於3000步,都要特別留意是否出現大腸癌的早期徵兆,包括大便完又想上、想大便卻大不出來,甚至糞便帶有些微血液、黏液等,不可輕忽大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0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社區爆發,長照機構住民多是慢性病患者,相互間也容易發生群聚,一旦有住民感染危險程度不亞於醫院,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新入住長照機構民眾,必須持有3日內PCR陰性證明才能入住,今日實施。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長照機構住民需要核酸PCR檢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莫德納疫苗來了!台灣新冠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各界疾呼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27 日公布好消息,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預定28日下午3時5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是台灣首批要施打的mRNA新冠疫苗,保護力、副作用一次看!什麼是莫德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曾經前往萬華高風險區域民眾或當地居民,目前在健保卡上都已註記,引起許多反對意見提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強調,註記是讓醫事人員能提高警覺性協助精準醫療判斷,註記將在明(29)日結束。 陳宗彥表示,註記高風險族群,主要是協助醫療機構人員精準判斷,從去年開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中報導】攝護腺癌是男人的常見癌症,因為發展病程比較緩慢,有「最友善的癌症」之稱。然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早期發現、治療,雖然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少數惡性度較大、癌症進展與轉移相當快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如何判斷是否為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4大指標可作為惡性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