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注意!去公共廁所的時候,「這間」千萬不要上!沒想到只有1%的人選對了!

上廁所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然而如此平常的事情我們做對了嗎?今日小編就告訴大家如何正確上廁所,或許很多人還覺得不可信。其實廁所與健康有很多關係,平時很多細節我們都沒有註意,也是一種衛生間為誤區現象!

下面先說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有關於大家上公共廁所會上哪一個的話題!據世界廁所組織統計,每人每天上廁所6~8次,一年約2500次,人的一生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中度過。現代都市人生活繁忙,每天我們在外使用公共廁所的機會和頻率遠遠超過家裡的「家裡的廁所」。

 

許多人每次去公用衛生間都會避開第1個隔間,也就是最靠近門口的那個隔間。你是否也是這樣?為什麼呢?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大家都認為第1個隔間一定是最多人去的,肯定也是最髒的;二是有些人比較注重個人隱私,認為第1個隔間容易在方便時被人打擾。

其實事情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樣哦!口說無憑,美國有個求真類節目就做過類似的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1、在每個隔間安裝機械自動計數器,通過開關門方便記錄每個隔間的人流量。

注意!去公共廁所的時候,「這間」千萬不要上!沒想到只有1%的人選對了!

翻拍TOMENTS下同

2、請專業清潔人員到衛生間來個「細菌閃電戰」,進行徹底的清潔。確保實驗檢測到的細菌不是之前留下的。
 

 

注意!去公共廁所的時候,「這間」千萬不要上!沒想到只有1%的人選對了!

這樣實驗就可以在「無菌區」開始了。

第一個男士說他使用了第2間,第二個說他使用了最後1間,「事實上這一整天都沒有人使用第1間」。大家有這麼討厭第一個隔間嗎?在多人使用了衛生間後,經過96個小時,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揭曉啦:第一個隔間其實是最乾淨的!

首先對每個隔間的馬桶進行細菌採集,其次是對機械開關統計的數據進行整理。經過統計,各個隔間的使用次數和菌落數就出爐啦:

注意!去公共廁所的時候,「這間」千萬不要上!沒想到只有1%的人選對了!

據悉,1號隔間不僅不是最髒的,反而是最乾淨的。這恐怕和人的心理預設有關。當每個人都想著第1個隔間是最髒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人去使用他了,自然他就是最乾淨的了。沒想到2號和3號是最大多使用,相對來說也是最髒的。

美國曾有統計稱,人一生中有5年的時間是待在衛生間的。洗澡、上廁所、刷牙,雖然每天都重複做著相同的事,但你的習慣真的都正確嗎?恐怕不一定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衛生間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到底有哪些。
 

 

1.沖澡時張著嘴巴
淋浴噴頭其實是病菌的溫床,熱水器也是最多細菌藏匿的場所。所以,在沖洗頭部時,最好閉上嘴巴,以免細菌通過水流進入體內。

2.總是拉上浴簾
黴菌最愛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而被浴簾遮住的洗浴房就是它的「愛巢」。因此,我們在洗浴後,最好拉開浴簾,打開排氣扇,讓它可以通風換氣,保持乾燥。

3.馬桶不蓋蓋子
上完廁所衝馬桶時,我們總習慣一按下水閘就完事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這時候的細菌可能會趁機進入空氣中,所以最好先放下蓋子再衝。

4.把牙刷放在洗臉盆的檯面上
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落在牆壁和牙刷上。所以,牙刷最好放入抽屜或櫃子裡。

5.存放化學用品
衛生間裡濕度和溫度較高,有的家庭衛生間沒有窗戶,空氣無法對流,更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所以,衛生間最好不要存放過多化學用品,各種清潔劑一定要單獨存放。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李盛雯/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雖漸趨緩和,但血庫依舊告急。由多家跨國性原開發藥廠組成的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再度攜手台北捐血中心發起《感謝有你,愛藥延續》捐血活動,聯合48間跨國藥廠一同挽袖響應捐血。 協會為延續去年「IRPMA CAN HELP」的奉獻精神,並希...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李文成 韓羽婕 /台北報導 擔心新冠病毒最新「大魔王」的變種「Nu」真的來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6)日下午宣布,針對南非、波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等6國再祭出最高等級的檢疫措施,全提升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只要抵台前14天內曾至...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從非洲波札那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9」,開始蔓延恐成全球公衛最新威脅。英國專家發現,這隻病毒棘蛋白中有32個突變,是目前突變程度最高的,可能成為「最猛烈變種病毒」,最可怕的是,現有疫苗很有可能起不了作用,比目前全球主流的Delta變異株還可怕,世衛專家...

閱讀詳情 »

使用PrEP遠離愛滋病毒威脅  與保險套搭配施展「組合技」效果更佳 隨著時代進步,群眾對於性別議題逐漸開放;在發生性行為前,透過藥物達成「事前預防」性傳染病的觀念也日益普及。除了配戴保險套、避免共用針具以外,透過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以保護自身降低HIV感染,也是目前最新的國際潮流。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