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日前墨西哥一項研究指出,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所以一周大約洗2至3次就足夠,報導一出,讓不少人大大吃驚,不過皮膚科醫師則進一步表示,頻繁洗澡並不會導致皮膚癌,不過洗澡時一定要記得把沐浴乳沖洗乾淨,不然會造成皮膚的傷害,而對於多數民眾而言,究竟可以忍受多久不洗澡?及平均所需要的洗澡時間是多久?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於2013/09/21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查。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首先探討「請問您能忍受多久時間不洗澡(最大限度)」?結果顯示46.2%的民眾表示能夠忍受「2~3天」,46.0%的民眾最大限度則是「1天之內」不洗澡,另外可以忍受「超過一個禮拜」、「4~5天」及「6~7天」不洗澡則是分別各占3.2%、3.2%和1.4%的比例,不難推測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悶熱及潮濕的關係,需要每天洗澡保持清爽;約半數民眾雖然 1天之內不洗澡還能忍受,不過共約九成二的民眾最多只能忍受三天內不洗澡,相反地,能夠忍受四天以上不洗澡則僅占不到一成的比例,僅拿下7.8%的數據。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性別不同則可以看出,女性整體而言相對男性較不能夠忍受多天內不洗澡,因此在表示能夠忍受超過2天以上不洗澡的比例,相對低於男性。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從年齡判斷,年紀愈輕則相對較不能忍受多天內不洗澡,尤其「19歲以下」者,日間活動或許較為活躍,容易流汗,所以多數此年齡者只能忍受「1天以內」不洗澡。相對地,年紀愈大,像是「50歲以上」者則是較可以忍受多天內不洗澡。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另外若是再針對洗澡時間進行調查,多數民眾表示平均洗澡時間為「11至15分鐘」,占28.7%的比例,緊鄰其次,25.7%的民眾則表示洗澡時間約「6至10分鐘」,排名第三則是20.9%的民眾,洗澡時間為「16至20分鐘」,至於表示平均洗澡時間為「21至30分鐘」、貴妃澡「超過30分鐘」或是戰鬥澡「5分鐘以內」則分別僅有占12.4%、7.8%和4.5%的比例,可以了解約七成五的民眾,平均洗澡時間為6至20分鐘。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從不同性別再進行調查,不意外地發現女性相較男性而言,平均的洗澡時間較長,表示洗澡時間超過16分鐘,女性所占比例皆較高於男性,相反地,洗澡時間若是15分鐘以內,則男性所占的比例皆高於女性。多數女性洗澡、洗頭,或許偶爾還會趁洗澡時間敷臉、去角質等,所需要的時間相對拉長,整體而言比男性需要較長的時間洗澡。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至於從婚姻狀況進行分析則可以了解未婚者相對會花較長的時間洗澡,因而洗澡時間超過10分鐘以上,所占比例皆高於已婚者;反之,已婚者則是相對會花比較短的時間洗澡,多數的已婚者洗澡時間為10分鐘以內,洗澡時間相對而言大為濃縮,或許因為有更多家務需要處理,所以不會花較多時間來洗澡。

 

 

 

洗澡習慣比一比?長期頻繁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癌

 

 

 

此調查針對波仕特線上市調網15~65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872份,調查時間為2013/9/21,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3.32%。執行方式是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 Online Survey)透過網站市調平台,針對會員進行抽樣調查;由波仕特發送email邀請會員填寫波仕特所發佈的問卷,進行市場調查及市場訊息搜集。波仕特會員皆經過手機簡訊與email雙重認證通過,樣本資料可信度高於一般網站會員。

相關推薦

黑眼圈:一早起來,發現眼睛四周黯沉、眼圈發黑?小心了!這可能是血液中沉積太多廢物的緣故。下眼瞼皮膚比其他部位薄,最容易反映血液顏色。想想最近有沒有感到壓力過大或過度疲勞?支配泌尿和生殖器官的腎功能失調,也會讓眼周變黯沉。澳大利亞醫學專家說,少熬夜、多吃全麥食品是消除黑眼圈的最好辦法! 眼皮浮腫:即...

閱讀詳情 »

有「21 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稱號的癌症,到目前為止還不是一項能被人類完全控制的疾病,雖然對腫瘤細胞的基因研究與標靶藥物一項一項研發出來,但癌症會復發以及對這些療法產生抗性,一直都是醫界傷透腦筋的事。不過一項刊登在「科學」雜誌的研究顯示,以雞尾酒療法針對不同癌症病患調製專屬的治療藥物組合,或許是一條...

閱讀詳情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工程師已嘗試成功利用「基因錄音機」技術,將大腸桿菌的基因組轉變為可以儲存長期記憶的媒介。透過覆寫 DNA 遺傳訊息的方式,這些特定的訊息將可透過細菌本身不斷繁殖的過程傳承下去,在醫學、環境科學與生物電腦等領域都有許多發展極具前景。 DNA 其實很像卡式錄音帶 MIT...

閱讀詳情 »

美國的軍隊是世界上少有一直都有真實戰爭經驗且參戰人數也不少的部隊,但相對地,受到外傷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摧殘的退伍美國大兵數量多,也成為美國社會一大問題。面對身心受創的美國大兵,學者研究利用電腦程式判讀一個人是否有高度自殺傾向,結果有一半以上的案例被成功判讀出來,為防治自殺計劃邁出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