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烹煮貝類,殼開就熟了?

大家煮文蛤或蛤蜊時,是不是蛤殼一打開就急著熄火、以免蛤肉煮「老」了?但這樣是否「全熟」了呢?根據疾管署統計,10、11月間,國內新增30個A型肝炎病例,調查發現感染者全部吃過帶殼海鮮,其中八成甚至生吃,呼籲民眾烹煮貝類水產時,最好殼開後再煮3~5分鐘才安全
烹煮貝類,殼開就熟了?
‧2個月增加30個病例
衛福部疾管署統計發現,過去2個月之間,國內新增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本土病例30人,其中25人並住院治療,比去年同期僅4人增加數倍,值得關注;感染者中,有13名男性、17名女性,年齡介於13~73歲之間,但集中於20~40歲間、有22人。

疾管署透過問卷及基因定序分析發現,感染者全部吃過帶殼海鮮,其中79%甚至生吃海鮮,63%吃過生蠔或牡蠣、79%吃過蛤蜊類。
烹煮貝類,殼開就熟了?
‧貝類殼開後再煮3~5分鐘
疾管署長郭旭崧指出,牡蠣、蛤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若養殖或加工過程遭到污染,A肝可能透過糞口傳播,藉由人傳人或吃進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但因病毒潛伏期長達15~50天,以致感染者發病後,不易確認感染途徑,形成疫情調查的極大挑戰。

疾管署表示,近年國內休閒觀光產業發達,以農漁產品為主題的園區也成為民眾青睞的旅遊景點,但台灣西部貝類養殖場所多數鄰近河口淡海水混合區域,一定要煮熟才吃,例如貝類水產需煮至殼開後3~5分鐘再食用比較安全

‧就醫需告知旅遊及飲食史
疾管署指出,病毒性A型肝炎發病時,會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適等,數天後出現黃疸症狀,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死亡率雖然不高,但慢性肝炎患者可能併發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相關旅遊史及飲食史,提供醫師儘速診斷及治療。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翻攝yinews,下同 小便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會在小便時低頭看看自己的尿尿有無異常,相信很多男性同胞都試過和別人比賽,小便時看誰尿得最遠,然後贏得人就會很得意,認為自己「弟弟」很強大、很健康。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男性尿尿,尿的越遠越健康? 尿得遠腎就好?這不...

閱讀詳情 »

  (翻攝自tianziyuan,下同) 這位女護士剛來醫院工作不久,但是她卻見到了這個讓人心寒景象, 一位剛經過鹽水法墮胎生下來的女嬰被送往他們醫院。 小女嬰全身被灼傷, 看起來十分痛苦,由於在肚子裡面胎兒吸入鹽水後肺部、皮膚都會燒傷而死,然後24小時後會被作為死胎生產出來。這方法使用...

閱讀詳情 »

翻拍自圈圈網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或者電視上看到一些罕見疾病, 不同於人們對於感冒發燒病癥的熟悉, 讓人們面對這些罕見的病癥時難免恐慌不安, 然而, 有時候我們恰巧就會成為那個被厄運困住的人, 而網友gullibletrout和她的妻子就有著這樣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在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