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狗狗嗅覺強大 幫助揪出致病菌

狗狗嗅覺強大 幫助揪出致病菌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國外媒體常報導狗狗透過嗅覺幫主人及早揪出癌症、糖尿病的故事,狗狗除了可以緝毒、找炸彈,還可以找出腫瘤、糖尿病,現在說不定也能揪出致病菌。《英國醫學期刊》曾刊登研究,描述荷蘭一家醫學中心成功訓練米格魯辨識「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患者氣味,狗狗或許也能成為「緝菌犬」。

拖延確診 疫情容易擴大

困難梭狀桿菌是常見醫院院內感染菌,常導致嚴重腸胃症狀,及早確診、治療最能控制疾病蔓延,而一般檢驗至少需要一到兩天時間,患者從出現症狀到接受治療平均為2.8至7.7天,一旦拖延治療,疫情就可能擴大。

狗狗嗅覺好 有助找出困難梭狀桿菌潛在病例

狗的嗅覺比人類好上一百倍,科學家便想運用狗狗嗅覺能力,及早找出困難梭狀桿菌病例。荷蘭一家醫學中心團隊便訓練一隻2歲大米格魯嗅聞病患、病患檢體是否受感染。科學家先讓狗狗聞帶有病菌的木棒,再讓狗狗聞不同檢體,並以更稀濃度進行訓練,兩個月後,這隻名叫克里夫(Cliff)的米格魯一聞到困難梭狀桿菌病例,便會坐下或躺下。

狗狗對於困難梭狀桿菌檢體 敏感性100%

研究團隊設計重重關卡,在第一關,克里夫必須從100個糞便檢體辨認出其中50個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檢體,克里夫成功找出50個病例,也辨識出另外47個沒有病菌檢體,剩下3個則不太確定答案。初步計算出狗狗對困難梭狀桿菌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約94%,很適合擔任篩檢工作。

在第二關,研究人員帶克里夫去病房,面對300位患者,其中30人為陽性,270人為陰性。克里夫依然交出亮眼成績:從30個病例辨識出25位,270位沒有得病的病患中,克里夫指出其中265名陰性病例,敏感度高達8成以上,特異性成績好一點,為98%。如果不確定的答案通通視為得病,敏感性為93%、97%。

患者沒腹瀉、沒檢體 狗狗就難以辨識

這個試驗仍有一些限制,約18-30%的患者雖感染困難梭狀桿菌,卻沒有腹瀉等症狀,也不見得有糞便檢體,米格魯因此聞不到這些味道。此外,狗狗巡房時,也容易受小孩子、食物與觸摸的干擾,導致準確性大受影響,或者像是長照機構,許多病患會彼此接觸,以致氣味混雜,不像臥床病人那麼容易辨識。

在未來 狗狗說不定可加入醫療團隊

透過狗狗快速篩選疑似感染困難梭狀桿菌病例,的確相當符合成本效益。不只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許多研究也指出,狗狗可以嗅出膀胱癌、肺癌、皮膚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與大腸癌等惡性腫瘤氣味,狗狗不只是人類忠實朋友,說不定往後還可以加入醫療團隊,幫助揪出病灶。

延伸閱讀

1.Bomers, M. K., van Agtmael, M. A., Luik, H., van Veen, M. C., Vandenbroucke-Grauls, C. M., & Smulders, Y. M. (2012). Using a dog’s superior olfactory sensitivity to identify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 stools and patients: proof of principle study. BMJ, 345, e7396.

2.Oh, Y., Lee, Y., Heath, J., & Kim, M. (2015). Applications of animal biosensors: a review. IEEE Sensors Journal, 15(2), 637-645.

3.Angle, C., Waggoner, L. P., Ferrando, A., Haney, P., & Passler, T. (2016). Canine detection of the Volatilome: a review of implications for pathogen and disease detection.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3, 47.
4.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7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夏季炎熱,為了避暑大家可謂是用盡各種方法,但婦科疾病也總是招惹著女性,尤其是經期,總是伴隨著的痛經、有血塊、月經不調、月經顏色發黑等問題,那麼,為什麼月經的顏色會發黑呢? 月經不調引發的月經顏色發黑 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在月經來臨的時候出現月經血量過多或者過少、月經週期提早或者延遲、月經顏色發紅或者發...

閱讀詳情 »

宋美齡40歲患早期乳腺癌,受美國教育的她想用手術方法摘除。她私家醫生建議她用改變酸性體質方法即排腸毒,她堅持每天排腸毒,88歲還考慮國事。106歲去世,而不因癌癥去世! 醫學專家:欲無病,腸無渣,欲長壽,腸常清,要想皮膚顏如玉,保持腸道清如水。 英年早逝富豪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長期"便秘"而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聞癌色變!大腸癌是目前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而八成民眾認為血便是罹患大腸癌重要徵兆;但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血便非大腸癌唯一指標,只有約27%~40%的大腸癌(腫瘤位置接近直腸與肛門口)才會排出肉眼可辨識的血便,大多還是需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糞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民瘋路跑,越來越多民眾喜歡享受一起路跑的感覺,根據調查,去年一整年就舉辦上百場的馬拉松賽事;體適能教練鄭心慈指出,儘管跑步不受年齡或地點等影響,不過長期下來還是得小心,恐會對關節造成傷害。其實民眾也不用太擔心,想要參加路跑,一定要在跑步前懂得先熱身,讓肌肉準備好,就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