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於大腸癌 你該知道的便便事

關於大腸癌 你該知道的便便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聞癌色變!大腸癌是目前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而八成民眾認為血便是罹患大腸癌重要徵兆;但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血便非大腸癌唯一指標,只有約27%~40%的大腸癌(腫瘤位置接近直腸與肛門口)才會排出肉眼可辨識的血便,大多還是需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糞便中的血液。

民眾可從一周的糞便態樣來觀察大腸健康,依「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圖形自我評估:

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

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

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

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

第六型: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

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

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第五至第七型則有腹瀉的可能,應盡速就醫檢查。

22個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就有1個有大腸癌,2個人當中1個是瘜肉,比率非常高。此外,許多民眾到了醫院做糞便潛血檢查後,卻發現不知如何收集檢體,導致結果不準確?衛福部癌症防治專委賈淑麗表示,因採便棒是專利螺旋棒,可依不同形狀的糞便,以不同的方法收集,採集到較完整的檢體,檢驗才準確,若是香腸狀(第一到第四型)的糞便,應在各部位平均的刮六次;若是塊狀型糞便、羊腸便(第五型),應在不同的糞便採集檢體,切勿在同一塊上刮六次,精準度就會提高。賈淑麗專委也提醒,若是有腹瀉或稀便應改日再做檢查,以免影響準確度。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20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滑嫩、美味的鵝肝醬是聞名全球的法國美食。會有這樣誘人的口感,主因就是鵝肝醬當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為了取得如此的美食,農夫飼養鵝時會讓鵝吃下過量且高熱量的飼料,藉此讓鵝的肝臟長大且囤積油脂,形成脂肪肝,最終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在人體中,脂肪肝的形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人們吃進過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82歲阿嬤,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平時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控制,前年中風後造成左側肢體乏力,仍持續復健中,但常抱怨晚上睡不好,且胃口變差,甚至因精神越來越差,導致白天嗜睡,只能臥床在家,甚至一度胡言亂語、認不得人,直到某天因尿失禁且叫不起來,緊急送醫急診,確診為譫妄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個新的研究表示,心肺健康與大腦健康之間的聯繫,可能從學齡前就開始。這個研究指出,如果4至6歲的兒童在指定時間內可以步行得更遠,他們在思考能力和其他大腦表現的測試中得分也比較高,研究發表在《臨床醫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5歲吳姓女子時常覺得下背痠痛、伴隨下肢無力,至醫院求診,安排相關檢查之後發現是乳癌骨轉移;另有一名30歲蔡姓女子在換衣服的時候,摸到左乳有腫塊,就醫經過乳房攝影和超音波一系列的詳細檢查,腫瘤切片後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 乳癌年輕化 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年輕人不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