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於大腸癌 你該知道的便便事

關於大腸癌 你該知道的便便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聞癌色變!大腸癌是目前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而八成民眾認為血便是罹患大腸癌重要徵兆;但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血便非大腸癌唯一指標,只有約27%~40%的大腸癌(腫瘤位置接近直腸與肛門口)才會排出肉眼可辨識的血便,大多還是需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檢測出糞便中的血液。

民眾可從一周的糞便態樣來觀察大腸健康,依「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圖形自我評估:

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

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

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

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

第六型: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

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

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第五至第七型則有腹瀉的可能,應盡速就醫檢查。

22個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就有1個有大腸癌,2個人當中1個是瘜肉,比率非常高。此外,許多民眾到了醫院做糞便潛血檢查後,卻發現不知如何收集檢體,導致結果不準確?衛福部癌症防治專委賈淑麗表示,因採便棒是專利螺旋棒,可依不同形狀的糞便,以不同的方法收集,採集到較完整的檢體,檢驗才準確,若是香腸狀(第一到第四型)的糞便,應在各部位平均的刮六次;若是塊狀型糞便、羊腸便(第五型),應在不同的糞便採集檢體,切勿在同一塊上刮六次,精準度就會提高。賈淑麗專委也提醒,若是有腹瀉或稀便應改日再做檢查,以免影響準確度。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208

相關推薦

出處:康健雜誌164期作者/林貞岑圖片/周書羽 長期致力毒物研究的公衛教授韓柏檉和夫人張幼香公開多年保養祕訣,採訪撰文的記者花了兩個月時間,跟著他們上市場買菜、煮菜、宴客、訪談,她第一手的發現是什麼? 烹飪權威、《食物與廚藝》作者哈洛德‧馬基說得好:「當我們吃下蔬菜、果實、穀物和香料,也就是吃下對...

閱讀詳情 »

現在的人每天熬夜要忙碌於工作,三餐老是在外,常常會忽略掉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倩兒算是很愛保健的人,家中有各種不一樣的維他命補充品,但常常也會因為太忙碌而忘記吃這次接到金穎生技公司的邀請試用特別要來體驗一下他們最新的「靈芝複合多醣體」及長期疲勞者最需要的「牛樟芝精粹」簡單來介紹一下金穎生技它位於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