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理回饋療法 有效釋放壓力

生理回饋療法 有效釋放壓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0歲的吳先生,任職於知名大企業,平時對自我的要求很高,無論多疲勞都將所有目標視為挑戰。但近期身體出現腰酸背痛、肌肉緊繃,伴隨著偶爾的呼吸困難,完全無法放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吳孟璋表示,吳先生的案例是生活中常見的縮影,可以透過生理回饋身心療法,利用放鬆訓練,改善累積已久的壓力,重新找回活力。

案例中的吳先生,其家人發現他總是沒耐心、易怒、抱怨多,凡是急驚風,聊天時也常催促其他人快一點。在生活中還經常出現憋氣屏住呼吸或呼吸很短淺的現象。近期回到家後,感到肌肉緊繃、無法久坐、胸口悶等症狀,並且無法放鬆下來,透過生理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問題。一直到醫院求診後才發現,身體累積的壓力過大,辛勤工作卻沒有發現,身體正傳達有關健康的警訊。

吳孟璋指出,類似的情況可以透過生理回饋療法治療,在許多領域如精神醫學、復健領域都有所應用,包括焦慮、緊張、緊張性頭痛、高血壓、失眠及身心疾病等。其原理是透過生理回饋儀,讓人體的生理活動訊號放大,如心跳、呼吸速度與深淺、身體末梢血流量、肌肉張力、膚電值以及腦波等,之後藉由視覺或聽覺方式回饋給個體。

這種透過具體量化的生理指標,類似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到,例如量體重發現體重過重時,就會產生一系列減重行為;或是觀察到跑步機上的心跳指數,進一步調整步伐或呼吸速度,產生有效的健康行為。在了解自我的生理狀態後,個體可透過放鬆訓練的學習,達到生理活動訊號改變,舉凡腹式呼吸、自我暗示、肌肉放鬆等,都可達到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80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16歲的何同學,日前與家人一同攀登海拔3200多公尺的嘉明湖,當晚到了避難山屋休息,卻突然頭痛、氣喘、心臟狂跳,發生了可能致命的高山症;所幸,山屋設有「攜帶型加壓袋」,現場的高山嚮導立即幫助何同學躺入袋內,才安然度過危險期。 攜帶型加壓袋 男高生保住性命 何同學回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年過半百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退化性關節炎與職業有很強的關聯,如果年輕時因工作所需常負重或曾有運動傷害,年老較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醫師鼓勵銀髮爸爸每天10分鐘,加強肌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找上你!膝蓋感覺疼痛就應檢查治療當走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暑假到了,許多人趁著假期出遊,有中年男性卻在塞車憋尿之後出現血尿症狀,起因是攝護腺肥大惹禍,醫師發現,不僅是連假出遊憋尿導致血尿,因為天氣炎熱發生結石的血尿族也變多,近期因血尿求診的病人比平常多出1倍左右。 可能血尿原因 腎水腫、腎結石 台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賴明志認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