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由糞便指標看出你的健康指數!

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 
由糞便指標看出你的健康指數!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
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
我常在演講時和大家提到這個問題:「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

請想想看,馬桶壁有多光滑?
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
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

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
會變得又硬又重,不易排出;積得越久,宿便就會越來越多。
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而不自覺,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論點。
「不信的話,試試看連續三餐只吃油炸食物會變怎樣?」

我進一步向他們提出建議,相信隔天的糞便就會變得黏稠不易排出,
而且會變細,像從中間硬擠出來的。
若是還無法想像以上情況的話,
不妨試想一下你家的抽油煙機上所殘留的油漬,
如果是剛沾上的,很容易就擦得掉;
但是如果隔了幾天不擦,就會越來越難擦掉,
當那些油脂逐漸變黏、變硬,最後就會像蠟一樣沾在牆壁上。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腸子裡,宿便就是這樣來的。

每天排便一次是不夠的!

很多人問我:「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

一般的標準是三天,但我認為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
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
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正常來說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
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
但我會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
兩次是標準,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

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每天習慣排便兩次,
一次是早上出門工作之前,另一次則是晚上洗澡前。
晚上那一次通常會搭配咖啡灌腸;
如果沒有做咖啡灌腸,也會進行腹部按摩來刺激腸子蠕動,
讓自己有排便的感覺。
排便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我常說:
「不管有沒有便意,時間到了,蹲都要蹲出來就對了。」

建議大家可以壓壓看自己的左下腹部,
如果是硬硬脹脹的,很可能就是有宿便積在裡面,
這時如果做咖啡灌腸,就會發現它變柔軟了。
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做完咖啡灌腸、排便乾淨的人,
按壓左下腹結腸的位置,觸感都像麻糬一樣柔軟,
我看過這樣的案例不下千人。

想要正常排便、不便秘,
取決於好水、酵素、纖維 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
這四大元素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標準(這部分將於第五章詳述)。
現代人通常水分補充不足、酵素不夠、纖維素不足,肚子裡的好菌也不夠。
正常來說,我們的肚子裡應該要有 一公斤重的菌在裡面,
菌在腸道健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這些元素的缺乏造成現代人排便不順,宿便容易累積在大腸內。

便秘造成的憩室,是大腸藏污納垢的溫床

有些人在用力排便時,腸子因為壓力的關係,
讓結腸壁較脆弱的地方像吹氣球一樣長出一個氣囊出來,就形成了憩室。
它是一種良性的囊袋,是大腸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
如果不處理,久而久之就有形成大腸癌的可能。
憩室一旦長出來就不易消除,
老人家和便秘者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都會有憩室,
平時不痛不癢,就像盲腸一樣,如果沒有髒東西跑進去就沒事,
但如果排泄物囤積其中,就容易發生感染或發炎。
因此,已經有憩室的人應以斷食、灌腸來定期清除裡面的髒東西。

毒素不清,會累積成癌

在大腸癌的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率中,
直腸和乙狀結腸得癌症的機率最高,
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腸癌都集中從肛門上來六十公分的這一段,
因為這裡是宿便最容易囤積的地方,毒素都累積在這裡,
這段腸子就像家裡的垃圾桶,等到垃圾積滿了才會去倒。
咖啡灌腸最主要就是針對這一段腸道進行清腸排毒。
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是有跡可循的,
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
加上排泄不良,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人的新陳代謝率從25歲以後開始走下坡,這時出現的症狀有身體脂肪容易堆積、體力衰退、皮膚膠原蛋白減少、肌力下降、肌肉量減少等症狀。而從生理學及生化學的分析中,可以發現這些症狀和體內的生長激素有密切關連性。 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要提升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第3級警戒延延長至6月14日!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新增281例本土個案與校正回歸261例,本土個案數上升542例,雙北仍是疫情熱區,佔447例個案;記者會結束前,指揮中心指揮官哽咽說出,民眾不戴口罩都要警察抓,8大行業還在偷偷開,都在增加社會負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數大幅上升,民眾對於疫情的未來走向感到不安,因應疫情的各種配套措施,原先的生活作息面臨變動、調整,民眾心情與行為上開始容易受影響,甚至有焦慮的情況發生。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葉北辰諮商心理師表示,「可以把人心想像成一個容器,容納的情緒量是固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案例確診個案近期連連發生,令人擔憂的是確診者足跡可能已佈達到你我的生活圈。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快速,甚至是感染後也可能出現無症狀,不少企業也開始讓員工在家遠距工作,讓感染風險降低, 「Stay at home」居家隔離、減少外出就是最好的防疫動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