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心!手抖竟是小腦病變前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突然間手會抖。也許你會覺得手抖只能說明手抽筋,並沒有什麼大事。但你知道嗎,小小手抖或許存在著大隱患,或許是很多疾病發生的前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手抖跟疾病的關聯有哪些吧!

1.帕金森病。

中老年人出現一側手腳不能控制地抖動,並且靜止時明顯,活動時減輕,則要警惕患上帕金森病。該病最為典型的表現是出現拇指與食指每秒3~4次的對合動作,像是「搓丸樣」的動作。該病可隨病程的延長出現肢體僵硬、動作減少、行走不穩等症狀。

2.特發性震顫。

也稱家族性震顫及原發性震顫。此類疾病的症狀與帕金森病正好相反,抖動以肢體活動時明顯,靜止時減輕或消失為主要特徵。家族中有相似患者,有些人少量飲酒後抖動減輕。

3.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亢亦是引起肢體抖動的常見原因。如果手抖同時伴有消瘦、多汗、突眼、心跳加速等症狀,則應到醫院及時做血清甲狀腺素及甲狀腺B超檢查。

4.酒精戒斷症狀。

如果有長期大量的飲酒史,此時因主動或被動原因處於酒精戒斷期間,那麼出現肢體抖動震顫很可能為戒斷症狀。該種抖動多為全身性,動作幅度大且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礙、精神異常、幻覺等表現。

5.小腦病變。

該類患者可出現意向性震顫,即患者越接近目標物體,其抖動越明顯。此外,還可出現眼球震顫、言語改變以及站立行走不穩等共濟失調的表現。

6.心因性震顫。

該種肢體震顫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最顯著的特點為發作性抖動,尤其多見於不良生活事件刺激後發生,當情緒平復後減輕。診斷此病前需要排除器質性病變。

7.藥物性震顫。

很多藥物都可引起肢體抖動,故在服藥前應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如該藥有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副作用時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且不可擅自加量、停用及延長服藥療程。一旦出現了該種副作用,也不必過分驚慌,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停用該類藥物或換藥。

當我們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極度勞累時,手會不由自主地抖動,但手抖現象不會一直存在,也會消失,因此很多人忽略了這一小症狀。但事實卻告訴我們,莫名手抖隱藏身體不少的疾病,手抖事小,引發的後果卻是我們所不能承受的,還望大家在出現手抖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就醫。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1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也會隨之減少,這時若又合併肌力下降或生理功能異常時,恐促使肌少症的發生。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尚儒醫師解釋,當肌肉無力造成的行動不便,這時可能會因上下樓梯或就醫困難等因素,導致罹患慢性疾病的長輩逐漸減少活動量,甚至出現營養缺乏等現象。每天簡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腎臟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藝人胡瓜、于美人等就曾受腎結石之擾,最後接受手術取出結石。通常腎結石的症狀不太明顯,多數人經由檢查才會提早或意外發現,否則往往直到出現明顯腰痠、腰痛或血尿症狀時,才被揪出原來是腎結石在作怪。 腎結石主要有3大成因 結石小於0.5公分多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