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木耳比燕窩更養身?

就營養成分來看,燕窩主要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但缺少更多的科學文獻研究,加上不肖廠商為了燕窩的賣相,逕自漂白、煮沸……既破壞營養,也造成假貨充斥。白木耳是一種膠質菇類,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多醣體,經科學證明,能增強免疫力、保健腸道、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和養顏美容!若以白木耳替代燕窩,不但口感接近,且價格親民許多!

價格高貴,價值就珍貴?

最近年節到了,很多人送禮給家裡的老人家,其中很多是燕窩禮盒,父親拿給我看,要我鑑定一下,可不可以吃?對身體是不是有幫助?首先,我當然要「神農嚐百草」先喝一瓶……沒想到,我第一個反應是:哇!好甜啊!還好父親沒有糖尿病,否則馬上就血糖標高!接著,我還要負責分辨燕窩的真假,說真的,我一點把握也沒有。前幾年台北市衛生局抽查市售燕窩,發現有六成燕窩是假的,內容是由海藻酸鈉、豬皮、洋菜或白木耳所取代。甚至連販售燕窩的業者都承認,一般人要用肉眼辨識真假很困難,所以,我們吃進的燕窩到底是真?還是假的?都很值得商榷!

白木耳取代燕窩更養生!

吃燕窩是東方人特殊的養身方式,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燕窩入肺生氣、入腎滋水、入胃補脾、補而不燥等。但是,現在的科學文獻對燕窩的研究實在太少,由燕窩的營養成分來看,也實在看不出它優於其他的蛋白質食物。如果說燕窩的膠原蛋白豐富,其實像魚皮、雞爪、牛筋等也不輸燕窩的效果;再由環保觀念來看,把燕子的巢拿來吃,似乎對燕子們不是很友善;尤其有些燕窩的商家為了要讓它賣相好看,常會加一些漂白的化學藥物來處理,因此,在這些漂白、煮沸的處理過程中,就算原來燕窩裡真的有什麼特殊的保健成分,可能也已經被破壞了。最重要的是,花了那麼多的錢買的燕窩到底是真是假,自己都不知道,如何保健身體?

反倒是有些中醫師或營養師提出,可以用白木耳替代燕窩。或許有些人覺得真是天差地遠,怎麼可以拿來相比?但是,目前有非常多的科學文獻證明木耳的保健功效。白木耳又稱銀耳,燉煮之後的口感與燕窩相去不遠,而且白木耳沒有真假的顧慮,更沒有環保或宗教上的問題,或許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認識白木耳,了解一下這個高貴不貴的「平民燕窩」。

白木耳的保健功效

‧增強免疫能力
白木耳富含多醣體,尤其是β-(1-3)-葡聚醣能刺激淋巴細胞轉化,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促進抗體形成,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保健腸道
白木耳是一種膠質菇類,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目前也有研究單位萃取出白木耳特殊的多醣體,發現在動物實驗能扮演腸道益菌生(prebiotics)的角色,讓腸道的好菌生長比較良好,並抑制腸道壞菌的生長,具有保健腸道的功能。而且木耳的膳食纖維對排便的調整有雙向保護,便秘的人吃了會通便,拉肚子的人吃了則能改善腹瀉的情形。

‧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
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阻降低食物的膽固醇、糖分被腸道吸收,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穩定血糖。

‧養顏美容
白木耳含有特殊的膠質,常吃可以補充我們皮膚流失的膠質,能讓皮膚保水度增加。

總之,燕窩是長久流傳下來的保健聖品,我不否認燕窩或許有它的保健功效,但是,因為假貨太多、價錢太貴、不夠環保、現在的科學研究也太少等因素,我寧可選擇平民化、又與燕窩口感相似的食材--白木耳,雖然,在某些燕窩信仰者的心中,白木耳是無法取代燕窩,但是,透過研究結果證明,白木耳的確是不錯的養生食材。

相關推薦

科技日新月異,電腦不僅可以挑花生,現在還可以用於診治腦瘤,臺大醫院近日發表「腦瘤放射手術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透過腦瘤自動偵測圈選系統,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腫瘤自動偵測、辨識與輪廓勾畫,減少誤判的風險,提高治癒率。 臺大醫院8月14日宣布與醫隼智慧合作,順利整合人工智慧系統於腦瘤放射手術的治療流程,目前已...

閱讀詳情 »

夏日豔陽高照,點亮青春活力,是與愛人共同出遊享受親密浪漫的時刻。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特別邀請唱作俱佳的全能女神安心亞與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於「1922防疫達人」官方臉書專頁舉辦「安心戀愛 享青春」直播活動,希望透過安心亞的號召力,一起將正確的愛滋防護觀念傳遞出去,讓美好青春不受愛滋威脅。 根據...

閱讀詳情 »

32歲林姓單親媽媽在今年6月工作返家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先遭前車輾過肇事逃逸後,又被後方沒注意的計程車輾過,當下救護車緊急將她送至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急診室,檢查發現,全身多處骨折,除了上臂骨折,肋骨竟斷了12根,左邊8根、右邊4根。 誰知道清醒過來後竟才是痛苦的開始,只要一動就痛,就連呼吸也覺得胸部劇痛...

閱讀詳情 »

女性愛美重視美齒門面,理所當然;現在,連男性也勤於打理形象。1名從事服務業的28歲男性,因為小時候服用四環黴素藥物導致泛黃且不均勻的齒色,讓每天必須面對顧客的他相當困擾。過去以來他試過各種牙齒美白方式,包括使用最便宜的美白牙膏、美白筆、一直到牙醫診所的冷光美白,結果全都無效,直到搜尋網路進行多方了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