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真的很想吃冰該怎麼辦?|康健雜誌

真的很想吃冰該怎麼辦?|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黃惟伶
圖片/陳德信

中醫師說,其實吃冰沒有這麼十惡不赦,並非要你完全忌口,而是選擇對的時機、種類,採取對的方式,就可以聰明吃冰又不傷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說明,吃冰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某些情況下,吃冰可以補充熱量及水分。咽喉炎、因口腔黏膜破損疼痛而吞嚥困難的人,可以吃些冰淇淋、奶昔等冰涼食物緩解口腔不適,增加身體能量。

體質屬於實熱的人,吃點冰品反而可以「以洩為補」。實熱體質的人由於身體健壯、火氣旺盛,冰可以降低過旺的陽氣,以涼補甚至寒補的方式達到陰陽平衡。

不過,實熱體質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從中醫觀點,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寒會傷氣,影響體內五臟六腑運行,使代謝機能下降,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吃冰,必須有技巧的吃,才能消暑又健康。

聰明吃冰6招

1.中午是吃冰最佳時機

「真的要吃冰,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所有受訪的中醫師都毫不遲疑地說。

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

2飯後一小時才吃冰

清涼的冰品一下肚,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應該在吃飽飯之後,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

3.細細品嚐、慢慢吞

如同吃飯要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吃冰當然也不能狼吞虎嚥。冰品入口後,可以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以免太刺激咽喉、呼吸道。

慢慢吃冰可以減緩低溫對身體的刺激。陳朝宗解釋,如果吃冰速度過快或是短時間內猛灌冰水,都會刺激交感神經,讓血管快速收縮誘發頭痛,就是所謂的「凍凍腦」、「冰淇淋頭痛」,這都是大口猛吃冰造成的。

4.先吃配料再吃冰

在冰品種類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選擇吃有配料的,然後先吃配料再吃冰,可以讓冰融化一些,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

5.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較健康

由於冰本身屬於寒性,以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品是比較健康的選擇,可以中和冰的寒氣。

張文馨醫師舉例,西瓜、葡萄柚屬性寒食物,若再加上冰,等於是寒上加寒。所以桂花荔枝或是黑糖等熱性食材的冰,相較之下就會溫和一些。冰淇淋由於熱量高,也比冰棒、剉冰的刺激小。

6.注意熱量,適量吃冰

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因此,吃冰消暑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122

【延伸閱讀】

【夏天排毒】美女中醫師這樣做!吳明珠:排便、排汗,也排濕

【小麻煩不擔心】吃對食物,夏日除臭!

【東西方聯手】「降火、消炎」秘訣!樂活一夏

【人物故事】小野:與死生同行後,我知道「越老越要愛世界」

【人物故事】賴佩霞:母親過世隔天,我們就去迪士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巫帛宏單站第五 明拚亞洲冠軍2015國際自由車環台賽3月22日登場,首站臺北市站所有車手單站成績同為1小時04分54秒,終場由去年第三站冠軍澳洲卓別克隊WIPPERT Wouter(維伯特)以些微之差稱王,減秒後以1小時04分44秒穿上領先黃衫,中華隊以巫帛宏單站第5、亞洲第2、總排名12最佳。開幕...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報導】台灣12歲以下的兒童齲齒指數(恆牙2.5)顆未達WHO訂定的目標(恆牙齲齒2顆以下),為守護台灣學童口腔健康,降低齲齒率,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號召全國1500多家牙醫院所,凡12歲以下兒童憑健保卡就診免掛號費,鼓勵家長在這段時間協助兒童做好口腔保健工作,並養成定期...

閱讀詳情 »

乖乖聽醫師囑咐吃藥治療骨質疏鬆症,沒想到被撞一下就骨折!台灣一位72歲的陳媽媽罹患骨鬆治療近10年,平常都有照著醫師的叮嚀,外出運動、曬太陽,但有次外出不幸跌倒,腰椎竟因此骨折,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最大原因是缺乏維生素D3,提升骨折風險。陳媽媽腰椎骨折後,她說,身體無力且變得沉重,出門都要拿拐杖或雨...

閱讀詳情 »

不落系列來啦!不落系列來啦!不落系列來啦!今年的「蘭陽新不落92」將於6月27日舉行,為了能讓車友嚐鮮,主辦單位再度開發新路線,要讓車友體檢不同以往的蘭陽平原風貌,相信雖然路線不同,樂活依舊,即日起受理報名,4月24日前完成報名,可享早鳥優惠價,網路報名請點這裡。「蘭陽新不落92」的「不落」指的是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