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天到了,養生要養陰

秋季養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立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也由熱轉涼,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應特別注意“養護收藏”保養原則,調養秋燥症狀,預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緒放鬆、小心憂鬱。

雖然初秋濕熱,但中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通常是白天熱,入夜涼,身體有不適症狀,很容易傷風感冒,舊病也容易復發。       因此秋季養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以“養護收藏”為原則調養身心,“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為轉換時期,即將進入冬寒,應養精蓄銳,以應付來年春夏生長發育時期。
      

秋為“金”當令,而“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傷津耗液,而產生眼乾、眼澀、口渴、口乾、鼻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秋燥證,故秋季飲食應以潤燥為原則。
      

許多食物具有滋陰潤燥的功能,例如芝麻、蓮藕、蜂蜜、梨、柑橘、柿子、枇杷、杏仁等,也可以適辛多酸,酸味能收能澀,有健脾生津、收斂固澀的作用,如山楂、烏梅等。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宣開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如所謂的五辛──蔥、姜、蒜、韭、辣椒,以及胡椒、酒類等。

      

秋天瓜果多產,雖然有生津潤燥功效,但瓜果性味偏寒涼,還是少吃為妙,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秋風起,秋葉落,容易引起心中淒愴之感,特別是有憂鬱傾向者,隨著氣候轉涼而傷感、情緒不穩,可通過等等看、冥想、散步來放鬆心情、安神定志;而秋高氣爽時節,也非常適合運動鍛煉,隨著天氣漸涼,也可適當增加運動量,但全身出汗後,不要急於脫掉衣物,以避免感冒。也可登山遊覽,既可鍛煉心肺功能,也可登高遠眺,拋開憂愁。

 

秋天到了,養生要養陰

 

 

本文鏈接:http://www.laochuantong.com/?p=7738

相關推薦

懷孕到底可不可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缺乏運動已被列為早逝的第四危險因素。 義大利學者 Daniele Di Mascio 二○一六年針對二千多名體重正常的單細胞孕婦進行後設分析,從第一孕期開始「適度運動」且堅持至足月,並不會增加胎兒流產、早產或出生時體重過低的情形。 也因此,...

閱讀詳情 »

▲台北榮總成功完成建院60年來的首例小腸移植。(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5歲的黃先生,11年前正在高速公路上時,一陣突發性腹痛襲來,痛到全身冒冷汗,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血便,緊急就醫發現罹患俗稱「小腸中風」的罕見腸繫膜動脈栓塞,切除所有小腸後才保住一命,卻從...

閱讀詳情 »

▲國衛院研究團隊找到治療前列腺癌的新機制,關鍵在於一種蜂膠萃取物。(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前列腺癌之所以難治,在於經過手術、荷爾蒙療法等治療之後,前列腺癌細胞會於2至3年內逐漸演變成不再需要雄性素,轉變成「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RPC)」再度復發,國衛院今(...

閱讀詳情 »

▲台灣人普遍晚婚、遲育,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十分關鍵。(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晚婚、遲育已是普遍的現象,但可能出現早產、流產、不孕等問題,新生兒發生先天性感染、子宮內生長遲滯等風險也相對增加,孕前準備因此格外重要,台北市衛生局便提醒,孕前檢查最好在懷孕的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