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燥上身 低頭族乾眼症激增三成!

秋燥上身 低頭族乾眼症激增三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漸轉涼,氣候進入秋天,很容易使秋燥上身;中醫師李深浦發現,最近低頭族因為乾眼症來就醫的大約增加三成之多,主要還是以白領上班族及學生族群為主,因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碰上最近氣候乾燥,就易引發「秋燥」症狀。建議有乾眼症狀的患者應減少使用手機或電腦時間,多補充含水分及膠質的食物,避免因秋燥加重乾眼病情。

台灣低頭族愈來愈多,就有一名40歲男子,長期使用手機及電腦螢幕造成眼睛乾澀,加上氣候乾燥引起的秋燥乾眼症狀,上班不到半天就覺得眼睛乾澀到不行,每小時就點一次人工淚液,隱形眼鏡族更是戴不到三小時就乾到想取下來;之後經由使用滋陰潤肺、益胃生津的藥材調理,以及縮短低頭使用手機的不良生活方式後,終於改善乾眼問題。

李深浦醫師表示,所謂「秋燥」是因為秋天逐漸乾燥,引起身體出現不舒服症狀,最容易發生在需要水分的粘膜組織,例如眼睛乾、嘴角炎、皮膚癢及便秘等。從中醫角度來看,秋季早晚溫度低,空氣也漸轉乾燥,燥氣易導致身體缺水而上火,產生發炎、乾燥等不適。秋季保養注重以「潤燥」為主,此時不宜大補,應以「和」為貴,選用藥材則以滋陰潤肺、益胃生津調理為上。

隨著國人使用電腦、手機的頻率愈來愈高,又喜歡在天氣冷時大補特補,尤其是常吃燒烤或麻辣鍋等燥熱食物,對於平常就有熬夜、應酬等不良生活習慣者,就會加重秋燥的病症。李深浦醫師表示,人體本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著自然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以保養身體,儲備精力,但長期熬夜或睡不著覺就會消耗體力,加速體內發炎反應,造成百病叢生。

所以,李深浦醫師建議,秋天保養應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首先就是多補充水份,多吃白木耳、秋葵等富含黏液或膠質食物,另外要「早睡早起」,可以達到早睡以避其寒,早起以受秋爽效果;另外,打電腦或是看電視時,注意記得要眨眼,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疲勞,讓眼睛充分休息。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42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國三的阿國(化名)頸部疼痛由來已久,後來因為沒有任何症狀,阿國也不以為意,家人只有觀察到阿國無法將手臂套入袖子中有些疑惑,以為是家人幫忙太多造成的習慣。直到2年前,左手開始舉不起來,吃藥復健了半年多,病況時好時壞,直到上肢無力及四肢張力增加、走路緩慢,才輾轉到中國醫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C先生抽菸30多年,曾數次嘗試戒菸但沒有成功,因孫子即將誕生,且發現自己咳嗽久治不癒,求助於樂生療養院戒菸門診,家醫科主任郭紋翠建議他可以使用「二代戒菸」,成功率高又有政府補助。他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試試,同時使用藥物輔助,而且在衛教師林惠珍專業協助下,才知道原來戒菸是有技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三十五歲劉女士因罹患風濕性關節炎,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一次健康檢查發現出右下肺葉有結節,追蹤四個月結節擴大,於是手術切除,不料病理切片發現組織呈現「乾酪性壞死」現象,確診為結核菌引起的結節,所幸只要遵照醫囑服藥仍可治癒。結核病服藥半年 絕大多數能痊癒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肚子的範圍包含食道下半部、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肝臟、膽囊,胰臟及部份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只要上述器官有任何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肚子痛。除了常見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外,還可能依部位不同,有可能發生膽結石、膽囊炎、腹部主動脈瘤剝離、急性闌尾炎等原因,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