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照護新思維 杜思德醫師教您最好的處方

糖尿病照護新思維 杜思德醫師教您最好的處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5名,國內目前大約有170萬名糖尿病患者,到了2026年,糖尿病大約會佔台灣全人口的10.5%,屆時就有250萬名糖尿病人。對於糖尿病的照護,除了不斷有新的藥物上市之外;醫界也認為,糖友應該要加入健保署的糖尿病共照網,依據個別差異,做個人化的治療,經由團隊合作,不只是醫師用藥,還要有衛教及營養介入,以及自我血糖監測,才是糖尿病照護應該要有的新思維。

第二型糖尿病人腎臟對糖分回收高 易致高血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罹患糖尿病原因是老化及肥胖人口增加,而最簡單病理機轉是胰島素功能不好,也就是胰島素阻抗再加上胰島細胞功能不好,所以分泌胰島素要比正常人差。現在有很多病理機轉也陸續研究出來,發現到第二型糖尿病人腎臟對於糖分回收機制要比正常人高,以致容易造成高血糖;另外,包括有人會腸泌素分泌不足,也都是糖尿病致病機轉。

華人胰島細胞功能差 稍微增重就易產生糖尿病
此外,對於糖尿病的致病機轉,還有一項重要原因;杜思德理事長強調,尤其是亞洲華人不像西方人胖就會產生糖尿病,主要原因是亞洲華人的胰島細胞功能較西方人差,所以即使不太胖,只要稍微增加體重,就會增加胰島素阻抗,而在先天胰島功能不良的狀況下,就容易有飯後高血糖的表現;再加上華人以米食為主食,碳水化合物吃得多,也就更易好發第二型糖尿病,最近也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

飯前血糖超過126、糖化血色素6.5 病人完全沒有症狀
多喝、多尿與多吃以及體重減輕,是一般人對於糖尿病的印象;不過,杜思德理事長指出,這是在過去大家的迷思,因為往住要血糖高到250以上,加上糖化血色素都在10以上,才會有上述的症狀發生;而目前針對糖尿病診斷,只要在飯前血糖超過126,糖化血色素在6.5以上,都可診斷出來,但是病人往往並沒有特別症狀的。

 

飯前血糖100-126要做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所以,目前醫界在推展糖尿病篩檢策略,杜思德理事長進一步指出,例如你是肥胖族群,或是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經驗、多囊性卵巢,建議在40歲以上要接受抽血篩檢飯前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如果飯前血糖在100-126mg/dL之間,則要加做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喝下75公克葡萄糖水,看2小時後的血糖是否超過20mg/dL,如果有超過,也可確診是糖尿病。

 

糖尿病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最大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可怕還在於有併發症;杜思德理事長強調,目前糖尿病族群有3到4成發現視網膜病變與腎病變及神經病變,最大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包含冠心症與腦中風,有3成是有神經病變,約1成有周邊血管疾病。而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與腎病變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冠心症及中風則會導致病人失能及死亡。

最好處方是做個人化治療 生活型態改變可改善糖尿病
因此,糖尿病治療會針對個人差異性來調整用藥;杜思德理事長說,飯前、飯後血糖以及糖化血色素都可做診斷標準,用藥標準則是糖化血色素6.5-7以上才用藥,因為生活型態改變,飲食與運動及監測血糖就可改善糖尿病;至於最好處方是以病人為出發的個人化治療,每個人狀況不同,要知道他的生活型態與致病機轉,是否有共病及相關風險,再來決定用什麼處方。

糖尿病是團隊治療 醫師用藥+衛教+飲食+自我監測血糖
杜思德理事長並認為,糖尿病是慢性病,不是急性病症,比喻來說,許多人在河中溺水,醫護是教練,會丟救生圈給溺水的人及教他如何游泳,但是游上岸要靠自己;所以,糖尿病是要團隊治療的,不只醫師用藥,還要有衛教、自我監測血糖,及飲食教育介入進行行為改善,避免血糖控制不好,拖到併發症產生。

加入健保署糖尿病共照網 不同年齡層照護有差異
此外,杜思德理事長建議,糖尿病友要加入健保署共照網,因為各年齡層糖尿病照護有差異,國人平均餘命80多歲,75歲以上年齡層盡量不要發生低血糖,在用藥上要簡化,及避免發生低血糖;若45歲就發病的病人,有3、40年歲月面對糖尿病,若是控制不好,會有共病症,因此會積極介入,希望在6個月內達標,並且要做好三高與體重控制。至於其他年齡層,併發症管理很重要,所以用藥之外,並會針對視網膜篩檢、神經病變、腎功能尿蛋白諸多併發生症做檢驗與檢查,而且三高要達標,這是為什麼要加入健保署糖尿病共照網,因為在這些共照網要求中,都是照護過程中必需的檢查、檢驗項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1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去(109)年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國人10大死因第6名,因好發於高齡男性,病人人數也因人口老化而逐年攀升,更有逾3成的病人確診時就已經有轉移病灶。 攝護腺癌依據病情發展,採階段性治療方式,包括開刀、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當癌細胞轉移後,病人大多接受荷爾蒙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24)日為第15輪的疫苗預約截止日,第15輪疫苗目前鎖定BNT與莫德納的第1劑,或是這兩款疫苗已接種第1劑並間隔滿4週以上,與AZ疫苗已接種第1劑,間隔滿8週以上者,可在本輪施打第2劑。經統計共有約179萬人預約成功,明(25)日開打。 然而,因為疫苗預約情形踴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4)日的疫情狀況。指揮中心表示,今天本土與死亡病例皆「加零」,然境外移入有5例,全都是「突破性感染」,也就是打滿2劑疫苗仍確診的病例。其中1位打過4劑的20多歲女性,仍遭到突破性感染。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例男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有鑑於疫情趨緩以及疫苗覆蓋率高,在隔離檢疫期間,如有奔喪或探視家屬等需求,指揮中心將外出時間放寬。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放寬正於居家隔離檢疫中的民眾,可自費檢驗並且在地方衛生單位安排下短時間外出,且只要完整接種疫苗,外出時間從過去的2小時增加至4小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