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先天性心臟病莫疏忽 沒症狀仍需定期追蹤

罹先天性心臟病莫疏忽 沒症狀仍需定期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0歲女子最近準備結婚時,媽媽想起她小時候曾被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當初原本要開刀治療,但因不捨女兒動刀加上身體並無異狀,因此作罷;日前做婚前健檢,以心臟超音波檢查,竟確診為第二型心室中膈缺損合併主動脈瓣逆流。

接受心導管關閉術 順利解決中膈缺損

這名女子主要是因心臟裡面破了一個小洞,又稱為中膈缺損,雖並無感到異狀,但心臟負荷其實逐漸增長,經醫師建議後接受心導管關閉術,因侵入性低且恢復時間短,順利將小洞補起來,目前已逐漸康復,也如期完成人生大事,準備懷孕,迎接新的人生。

先天心臟病未必有症狀易忽視 恐累積成問題

先天性心臟病過去總被人認為是難以治療的疾病,但以目前的醫學技術,治療上並不困難;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劉欣明指出,先天性心臟病雖未必有症狀,但仍需定期追蹤,尤其小問題一累積可能就是幾十年,才會出現明顯症狀,加上懷孕、生產等,恐會讓心臟有更大負擔。

先天性心臟病準媽媽 生產前應接受評估

目前台大新竹分院小兒部也特別開設先天性心臟病門診,不專屬小朋友疾病,也能服務治療成年患者;劉欣明醫師呼籲,尤其若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性們,在準備懷孕生產前,最好先經過心臟科醫師的詳細評估,多份檢查和溝通,才能安心迎接新生命到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0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濟醫院邀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資深研究員暨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陳哲宏博士,分享「戒酒與食道癌防治」,並呼籲國人重視酒精不耐症與食道癌、口腔癌息息相關。重度飲酒者 食道癌風險高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為「酒精不耐症」。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多半人以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 1.腦部血液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