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聰明吃海鮮,膽固醇不升反降|台灣好食材

大家都說海鮮富含膽固醇,只要吃海鮮,就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嗎?其實,不用那麼恐懼,海鮮只要吃對部位,就可以不用那麼擔心的。
聰明吃海鮮,膽固醇不升反降|台灣好食材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出,比起海鮮,高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豬油、雞皮、全脂牛奶、肥肉、人造奶油等更容易促使血中膽固醇增加,而蝦蟹的膽固醇集中於頭部及卵黃,只要去掉這兩部分,就大幅降低膽固醇含量,而且海鮮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還可降低血中壞膽固醇,因此適量吃海鮮,對於調整膽固醇反而有幫助

高膽固醇增加腦中風機率
何一成醫師在門診時發現,一名50歲的男性患者健檢得知總膽固醇過高,原來愛吃海鮮的他,決定從此不碰海鮮以改善膽固醇問題;3個月後就醫檢查,發現膽固醇不但沒降,甚至更高,經深入問診,原來他拒吃所有海鮮,而非適度調整飲食。

何一成醫師指出,高膽固醇是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而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是造成膽固醇、血脂升高,影響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攝取量,才能有效控制血中膽固醇含量
聰明吃海鮮,膽固醇不升反降|台灣好食材
海鮮可降低血中壞膽固醇
他指出,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多為動物性飲食,如豬油、牛油、雞皮、全脂牛奶、肥肉、蝦蟹頭部及卵黃等;高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則有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等。

何醫師表示,海鮮的膽固醇含量可能比肉類高,但飽和脂肪較少,對血中膽固醇的影響不比肉類高,尤其蝦蟹的膽固醇多集中於頭部及卵黃,只要去除這兩部分,膽固醇含量就大幅降低,而且海鮮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適量食用,反而有助於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

採用清蒸、水煮、涼拌料理
此外,烹調方式也會影響膽固醇,他強調,儘量用清蒸、水煮、涼拌或烤的方式,避免煎或油炸,也能降低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配合每天運動30分鐘,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就能有效控制膽固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今(22)日開始,進入健身房需要出示接種3劑疫苗的證明。指揮中心解釋,因接種疫苗後可不戴口罩運動,且健身房屬於可接觸大量不特定人士的場域,因此提出限制。但細節為何,如何提出證明?對此教育部體育署製作QA,詳細說明其規定。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選手的肩膀、手肘因長期使用而受傷;再加上有時須頻繁跑跳,選手的膝蓋、腳踝也相對容易受傷。為了讓運動選手能夠擁有最好的體態,迎接每一場的訓練、比賽,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復健科李育豪醫師受邀至中大壢中進行運動傷害防護醫療教育。 傷害急性期 控制不適症狀為主 李育豪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C先生對工作非常投入,雖然壓力很大,但正值壯年的他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未滿40歲的他,卻突然中風了。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李政鴻醫師回憶,C先生當時是因感到手腳無力,所以趕緊就醫,確診為栓塞性中風。經詳細檢查後,發現他有心房顫動,而且還有卵圓孔未關閉的狀況。 心房顫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4/22)本土個案新增3766例,與昨日近三千的病例數相比,約增加26%;境外移入數則有93例,包含落地採檢83例及10例居家檢疫採檢。而今日新增之本土個案中,中症患者有11人,以80歲以上長者居多,且半數無接種過任何新冠疫苗;重症患者則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