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島素增敏劑護心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而糖尿病所引發的各種併發症,以心臟血管疾病佔多數,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因,機率比一般人多出2~4倍,臨床上更有許多心肌梗塞患者同時也患有糖尿病,由此可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暨馬偕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葉宏一教授表示,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有二成至六成會合併高血壓,更有一半合併血脂異常。可見糖尿病比一般人更容易有「三高」的問題,即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而三高與粥狀動脈硬化有密切的相關,最終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嚴重則會死亡。

葉宏一教授強調,控制血糖是糖尿病防治極重要的一環,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血液中凝固因子改變,加速血栓的形成,進而導致粥狀動脈硬化;因此,糖尿病的治療重點,除了要如何降低血糖,同時應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與致病率

根據歐洲大型糖尿病PRO-Active研究顯示,對於血糖較高且合併大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胰島素增敏劑」後,可使心肌梗塞、中風及心臟病引發的致死率風險降低達16%。葉宏一教授指出,由此可見,胰島素增敏劑除了能有效控制血糖外,亦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所助益。

預防勝於治療,葉宏一教授建議,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心血管疾病,除了培養運動習慣、飲食清淡營養,減重瘦身,遠離三高;另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從醫囑用藥,請勿私自停藥、減量,或是聽信偏方延誤就醫,耐心且積極追蹤,才能有效對抗心血管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456

相關推薦

寒流低溫,很多人有「皮膚癢」的困擾,當心「癌王」胰臟癌,也可能引發身體瘙癢哦!醫師指出,胰臟腫瘤擠壓膽囊,膽汁無法正常代謝,囤積皮膚表面就會發癢;建議民眾,身體瘙癢不止,也要多留意有無其他異常症狀,包括:皮膚變黃、灰白色大便、腹痛背痛等,以免錯失癌症的治療黃金期。胰臟藏得深,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腹部超...

閱讀詳情 »

台灣過去在青壯年族群,尤其是男性,超過九成是因為嚼食檳榔,引發口腔癌,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口腔癌防治工作。全台灣跨部會合作,戒檳班一起動起來宣導外,在定期口腔癌篩檢上,台灣也是世界唯一一個由政府主動規劃執行,讓檳榔嚼食率出現明顯下降外,口腔癌發生率也逐漸趨緩。(民視新聞\林秀宜 莊柏驊 台北報導) 【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外依舊嚴峻,位在高雄國際機場及高雄港旁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肩負起機場與港口防疫的重任,其與科技業者合作開發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讓原先設置在醫院檢驗室內的大型儀器也能在家使用,體積僅有15公分的儀器,耗費5分鐘即能完成檢驗報告,且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有喝酒、嚼檳榔、吸菸等習慣者可得多注意,小心埋下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每年超過三千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又以中壯年族群為好發者,且和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口腔癌患者整整少了20年壽命。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除了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