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自殺新聞報導應遵守「六不六要」原則 減少效仿效應!

自殺新聞報導應遵守「六不六要」原則 減少效仿效應!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愈聳動的新聞內容,愈容易吸引民眾的目光!以往自殺新聞多被放置在頭版或者是大篇幅的報導,並附上血腥的照片,恐怕使得新聞價值混淆,甚至帶給當事人及當事人的家屬再次傷害,引發更多憾事發生。 

自殺新聞報導原則「六不六要」 減少憾事發生

也因此,針對自殺相關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六不六要」的報導原則,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李明濱教授指出,有些新聞報導類型,會暴露死者自殺手法,這可能會造成有自殺傾向者相互模仿,並使自殺頻率提高的危機。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對於近5年來,四大報每日自殺新聞報導的調查,發現在「六不」原則中以「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及「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的遵循比例較高;反之,「不要簡化自殺原因」及「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為容易被忽視的原則。

另外,「六要」原則中,對自殺的描述用詞方面正確委婉及「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這兩項遵守比例最高,而較被忽略的則是,「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及「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由此可知,媒體自律雖有提升,但對於自殺報導還是需要與其他專業單位合作執行,才能提升報導的品質。

媒體自律謹慎用詞 避免造成社會負擔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江宜珍表示,媒體對自殺報導的誇大渲染,恐影響民眾接收錯誤的訊息及觀念,進而導致自殺率攀升及群眾的模仿效應。臺北市聯合醫院陳映燁醫師也表示,台灣媒體的自殺新聞中,以名人自殺報導衝擊力最大,媒體工作者必須謹慎留意,不該應收視率而爆料死者自殺詳情,扭曲報導的真實性及帶給社會更多負擔。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25歲林姓男子一覺起床,覺得右眼閉不起來不斷流淚、口齒不清,照鏡子發現自己臉部不對稱,右半邊臉僵僵麻麻的、嘴巴歪斜,他感覺臉部就像是至牙科進行根管治療後麻藥遲遲未退的感覺,擔心自己中風,趕緊至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醫師診察後發現是秋冬易好發的顏面神經麻痺。 容易流淚、...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什麼,全台網路焦慮症高雄最嚴重!響應2016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與愛爾康藥廠合作進行2016全台護眼趨勢調查,調查結果揭露南部民眾,維持錯誤使用3C習慣的比率大於其他縣市,近1/3高雄人3C不離身,只要一天不使用網路,就會感到焦慮、擔心,為全台網路焦慮症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高齡者中,8成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7成有兩種而6成則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病,因此藥物是每天都必須要吃的,有些高齡者獨居又加上行動不便,到藥局領藥對他們而言是難上加難,一旦領藥不方便,恐致高齡者不吃藥或是沒有藥吃,進而讓病情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杯子蛋糕是下午茶永遠的經典品項,但奶油慕斯色彩鮮豔,常因大量的色素添加令人望之卻步,位於松山的純植物烘焙坊,力行綠色生活,利用紫色地瓜、甜菜根、百香果、檸檬等蔬果製作出純天然色素,用蔬果製成的慕斯代替鮮奶油,愛吃甜點又怕胖,現在你可以重新將杯子蛋糕列入午茶甜點選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