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英國年僅25歲的 Amy-Louise James 全身長滿了濕疹,以至於她每天都不得不更換自己的床單。有時癢的忍無可忍, James 抓的身上許多角質層都脫落下來。 James 也多次由於自己「噁心」到他人,尷尬地不停對身邊的陌生人道歉。嘗試了種種治療方法都無疾而終之後,最後 James 竟意外發現在 Tesco (一連鎖超市)購買的僅需1.99磅(約14元人民幣)的燕麥,卻有效的改善了自己的病情。

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年僅25歲的Amy-Louise James卻全身長滿了濕疹,以至於她每天都不得不更換自己的床單。

James 驚訝的發現將燕麥敷在自己的身上,竟有效的可以防止濕疹擴散。伴隨著燕麥的幫助下,James 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她說道:「人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濕疹到底有多可怕,大多人都以為濕疹只是身體表面起了一塊塊紅斑有點癢罷了。但是自從我患了濕疹之後,我成片的角質層脫落迫使我每天都不得不更換床單。不然床單黏的我根本沒法入睡。有時候皮膚瘙癢的我實在忍不住地去撓,嚴重的時候床單上都會有斑斑血跡。濕疹真的讓我痛苦不堪。」如今,James 正在 Northampton (英國英格蘭南部城市)的一家康復公司上班,最早一次患有濕疹則可以追溯到她三歲的時候。「在我的印象中,濕疹猶如夢魘般與我形影不離。當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的手臂最先開始出現濕疹,隨後蔓延到我的膝蓋,雙手,腹部乃至全身。」

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有時癢的忍無可忍James抓癢抓的身上許多的角質層都脫落下來,由於自己「噁心」到他人,這一尷尬的場面也常常迫使 James不得不對身邊的陌生人道歉。

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如今,意外發現燕麥能夠有效治療她濕疹的James,已經有了新的舍友,Nicola。

在 James 大約15歲的時候,濕疹已經擴散到她的脖子和臉上。「我曾被打趣的說道這些紅斑都是『愛的傷口』(暗指狼吻的痕跡),其實它們是極為讓我厭惡的濕疹。我也曾試圖用圍巾將它們給藏起來,可是每當人們看到都會逗趣的說這是『愛的傷口』。」尤其困擾 James 的是,當週邊愛美的女生都開始學會化妝打扮自己的時候,自己卻由於皮膚的限制對化妝品一無所知。「我根本不懂如何去化妝,如何才可以將這些紅斑給遮蓋掉。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娛樂活動。可是每當我看見身邊的女孩打扮的如此光鮮亮麗,我再低頭看看自己只覺得『噁心』。對於身上這些討人厭的濕疹我不知所措,糟糕的時候我索性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哪兒也不去。」

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在James大約15歲的年紀時,濕疹已經擴散到她的脖子和臉上。「我曾被打趣的說道這些紅斑都是『愛的傷口』,其實它們是極為討厭的濕疹。

即使當 James 坐在班級安靜學習的時候,她也會面對一些尷尬問題。「有時候癢起來,我不得不去洗手間。偷偷的抓個20來分鐘才得以緩解。由於我只能穿全棉服飾,我身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時尚元素。」James 也曾進行過各種濕疹的康復治療,但多是效果不佳。「我進行過光學治療,五花八門的外用膏藥,中西藥,可是沒有一個有效果的。」James感激的說道:「我的新舍友 Nicola ,是一名老師。她兢兢業業,每天長時間置身於教育事業,每天回家後則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由於一些因素影響我沒法自己一個人洗澡,她則毫不嫌棄的過來幫忙。我們常開玩笑說她其實更像是我的女工。」之前,由於 James 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也導致了她的頭髮開始不停脫落。然而 Nicola 每次都很任勞任怨的小心清理著 James 僅有的幾根稀少頭髮,如今 James 的身體狀況也越好越好了。

英一女子自小備受濕疹的折磨,嘗試多種治療方案無效後意外發現燕麥竟有奇效

James 說道:「人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濕疹到底有多可怕,大多人都以為濕疹只是身體表面起了一塊塊紅斑有點癢罷了。」

如今,正在康復的 James 經常將羊奶和燕麥混合在一起,做成面膜敷在臉上,並聲稱這樣真的使凹凸不平的皮膚更為緊致光滑了。「我現在也開始用燕麥洗澡。當你看到成堆粘稠的燕麥漂浮在浴缸裡,儘管的確是有些噁心,但是它對我的濕疹卻很有效。」不過即使 James 的面部濕疹情況已經得以好轉,但是她手上以及脖子手臂的濕疹的康復仍舊有待時日,並且遺憾的是 James 在沒有完全康復之前,依舊只能穿著全棉服飾。

VIA

相關推薦

當一個醫師救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病患,風險真的很大。繼日前從西非賴比瑞亞搭機前來的賴國官員 Patrick Sawyer 在奈及利亞下機時就已發病並於之後死亡,奈國負責醫治 Sawyer 的醫師也遭到感染。另外奈國也採集相關的三名醫護人員檢體,進行確認。 這是繼賴比瑞亞一名醫師已感染身亡、美國志願醫師...

閱讀詳情 »

諮詢專家、審稿/黃紹基醫師 採訪、整理/林欣靜   腸病毒是夏日常見的幼童傳染病,每年5~9月則是最嚴重的流行期。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統計,當病毒肆虐的傳染高峰時,每周因感染腸病毒而就診的人次,可高達3萬2,000人,其中又有極少數的個案會演變成重症,甚至喪失寶貴的生命。 本期親子手冊「兒童保...

閱讀詳情 »

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請將健康觀念傳遞給更多朋友。尋找疾病的真正病因1928年,抗生素誕生了,我們向世人宣稱能夠控制所有感染性的疾病。但我們沒有想到,抗生素會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疾病。過去,醫學人員認爲是病毒、細菌制造了疾病。但是現代研究發現,有10%的病人感染依波拉病毒,但並沒有死于這種病,原因在...

閱讀詳情 »

「香港出現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個案!」上周斗大的新聞標題,讓人不禁回想到十一年前的SARS風暴。這個死亡率高達九成的出血性病毒,有沒有可能攻進台灣?它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如何? 撰文/賴若函、任中龍 二○一四年二月,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再爆疫情,這個被稱為「世紀黑死病」的病毒,從一九七六年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