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補充鈣質,請你跟我這樣吃 〜 很多食物比牛奶更高鈣!(歡迎分享)

文:白佩玉

我的一位鄰居太太35歲不到,因騎單車摔傷骨折,之後做了骨質密度檢測,醫師告訴她,她的骨質年齡已經超過50歲,提醒她務必小心,避免摔傷的同時,要注意骨質健康,多吃含鈣的食物。上回見面,她抓著我問:「劉太太,妳的骨頭好不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保鈣、補鈣?」補充鈣質,請你跟我這樣吃 〜 很多食物比牛奶更高鈣!(歡迎分享)

剛好上次姊妹淘聚會,大家不約而同聊起周遭親友出現骨質疏鬆症的話題,我真正領悟到骨質好壞,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你知道嗎?根據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每9人之中,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的女性,每4人之中,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更指出,全世界大約有2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且女性在更年期之後,每3位之中,就有1人骨質疏鬆。

人的骨質在20至30歲之間達到最高峰,大約35歲起每年減少0.5%至1%,在更年期之後流失速度尤其可怕。不想骨質密度疏鬆,從年輕就要注意保住骨本。以往大家一味相信補鈣就對了,如今觀念逐漸改變,知道光補鈣還不夠,還要盡可能保鈣。換言之,想預防骨質疏鬆症,最好適度地運動,並且每天曬些太陽,身體才能合成維生素D。至於飲食上,必須確保維生素、蛋白質、鈣質的攝取充足,尤其是維生素C和礦物質鋅、錳、銅都不可缺。

鈣是人體含量最高的礦物質,成年人每天至少需攝取1000mg,青少年至少需要1200mg,停經之後的婦女需要補充到1500mg。很多女性朋友猛灌牛奶,希望藉此補充鈣質來預防骨質疏鬆,或是鼓勵孩子多喝牛奶才能長高。其實,牛奶的鈣質含量算是還好而已,而且不容易吸收。曾有人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古時候沒有奶粉,在畜牧不發達的地方,根本沒有牛奶可喝,那麼,豈不是人人都骨質疏鬆?這問題衍生出另一個思考角度:喝很多牛奶的國家,是不是骨質特別好?並不是!美國和北歐的畜牧業都很發達,人民的乳品攝取量極高,但骨質疏鬆問題非常嚴重;反觀非洲班圖婦女,即使沒有牛奶,卻沒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有些無肉不歡的朋友,仗著「肉類有蛋白質和鈣質」而拚命吃,殊不知這樣會造成體質變成酸性,對骨骼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身體會自動把鈣質挪去維持酸鹼平衡,而且過多的蛋白質和磷,反而會阻礙鈣質的吸收。

就我所了解的食物營養素而言,比牛奶含鈣豐富的食物比比皆是,例如黑芝麻含鈣最豐富,比鮮奶高15倍,海帶則高8倍,香椿、芥藍菜、紅莧菜、九層塔等比牛奶高出2倍,養生麥粉、山粉圓、杏仁、蓮子、花生等,這些食物的鈣質吸收率都勝過牛奶。

補充鈣質,請你跟我這樣吃 〜 很多食物比牛奶更高鈣!(歡迎分享)

乳製品之中,很多人以為全脂牛奶的鈣含量比低脂和脫脂來得高,這是不正確的概念,這三種牛奶,鈣質都一樣多,反而在碳水化合物方面,脫脂勝過低脂又勝過全脂,你以為喝脫脂牛奶比較不會胖,那真是打錯算盤了。有人問過我,奶精和鮮奶油有沒有鈣?老實講,它們的鈣少得可憐,而且不健康,根本不必考慮。

至於會讓鈣質流失的食物千萬別碰,在提醒成長中的孩子不該喝汽水、可樂的同時,大人也要做好榜樣,不要酗酒、酗咖啡,否則只會妨礙鈣質吸收,讓骨本流失得更快。

我超過20年沒喝牛奶了,但我喝有機豆漿,而且自幼愛吃小魚乾,所以骨質依然保持良好。我鼓勵孩子們多吃魚乾、蝦乾,在此同時,培養他們愛運動、曬太陽的好習慣,所以即使不喝牛奶,我家女兒也能長到167。我曾去仁愛醫院做過檢查,醫生說,我的骨質密度很年輕,差不多只有30歲,令我開心不已。希望大家在追求青春的同時,也能重視骨骼的年齡,讓它維持年輕健康,這樣,我們的老年生活才能過得豐富精采。

 

 

【本文出處:請按此;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吉品養生官方網站 www.gping.net》;歡迎按讚加入白佩玉-真食物的生活家 www.facebook.com/baipeiyu》粉絲行列 。文章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蔡岳宏報導】一般民眾對肥厚性心肌病變並不熟悉,但年輕人、小孩、甚至運動員,在運動後猝死的新聞常有耳聞。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魏徵院長表示,這疾病常發生在有家族病史的人身上,體檢時只要加上心臟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心肌異常增厚影響血流 好發有家族病史者肥厚性心肌病變分兩類,非阻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超過一年,WHO的跨國科學家團隊終於獲准進入中國,並於28日結束14天隔離。為釐清病毒起源的各種懷疑,14名跨國專家將與中國科學家合作,致力調查最初病人的感染源和環境。不過中國願意開放至何種程度也備受關注,在複雜的政治外力中, WHO公共衛生緊急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Google台灣發布2020年熱搜關鍵字,與健康相關的議題多圍繞在新冠肺炎,搜尋酒精與口罩都相當熱門;此外,台灣重量級政治人物李登輝逝世,也成為熱搜話題,加上多位台灣藝人突然離世,包含劉真、小鬼、羅霈潁、吳朋奉,都成為一時話題。 2020年快速竄升關鍵字 2020年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我國於2018年9月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至今核准自體免疫細胞、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及自體軟骨細胞等6類細胞治療技術,均屬自體細胞移植,適應症多達53項,為了造福更多患者,衛福部擬開放異體細胞治療。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這次將透過修法來開放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