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認識煩惱記事本|全民愛健康 失眠篇7

認識煩惱記事本|全民愛健康 失眠篇7

許多人失眠的原因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睡前胡思亂想反而就睡不著了!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常有失眠患者遇到類似的狀況,睡前因為想了一些事情,甚至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然後躺在床上就開始止不住大腦的思緒而失眠了。在臨床上,除了各式的放鬆訓練方式外,有時候心理師也會請失眠者試著用「煩惱記事本」的方式,把這些煩惱在睡前「停」下來,幫助大腦停止反覆思考與擔心,有失眠的你不妨也照以下步驟試試看!

 

認識煩惱記事本|全民愛健康 失眠篇7

 

1、選擇一個「方法」 

吳家碩心理師表示,建議可採用書寫的方式,因為寫字的動作通常可以讓感官更為集中(包括握筆的觸覺、文字產生的視覺等),大腦也能更為平靜,而且寫字的過程,也可以協助統整目前的煩惱。 

 

2、選擇一個 「地點」 

如果空間許可,建議指定一個固定的地點,好好寫下心中的煩惱,也藉此提醒自己「這是唯一可以好好煩惱的地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選擇可能與舒服或放鬆感覺有所連結的地方,如:舒服的躺椅或溫暖的床,藉此與正式睡眠有所區隔。 

 

3、選擇一個「時段」 

睡前空一段時間下來,若睡前有做放鬆訓練的好習慣,建議是在放鬆訓練之前來寫「煩惱記事本」,讓自己就是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煩惱,相對地,其他時間就少碰這些煩惱吧。

 

4、「寫下」心中的小煩惱 

在執行的初期,可能會不知從何寫起,也可能寫了一堆停不下來。建議可以採用列點式或是編號的方式,一來精簡扼要,也可以借此釐清「煩惱們」。另外,建議每天要寫的煩惱都是從新的一頁開始,也讓自己每天都有新的開始,昨天的煩惱就是過去的事了。 

 

5、告訴自己:「停~」

吳家碩心理師建議,提醒自己,睡前最多只能花15分鐘來思考煩惱! 當15分鐘一到,告訴自己:「停~」,你甚至可以喊出「停」這個字,或是設定鬧鐘提醒也是選擇之一。停筆之後的動作也非常重要,當停下來時,就立刻把「煩惱記事本」闔上,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也提醒自己,把這些煩惱闔上的同時,也就把不斷思考未解決事宜的大腦迴路暫時關上! 

 

吳家碩心理師補充說,「煩惱記事本」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失眠者學會睡前讓大腦暫停一下,在夜間好好睡覺,把煩惱留到白天再思考!在白天空檔的時候,再把這「煩惱記事本」打開,一項一項的處理,畢竟白天來想這些煩惱,對睡眠的干擾就少多了。

 

下載煩惱記事本範例 http://ppt.cc/yMAc5

 

失眠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身心科、精神科、睡眠中心」

 

更多資訊請上睡眠管理職人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raftsleeper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延伸閱讀:

【一天睡多久才夠?】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532

【長期使用安眠藥的疑慮】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97

【為何吃助眠藥會夢遊?】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99

【改善失眠的4B法則】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143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認識煩惱記事本|全民愛健康 失眠篇7

相關推薦

根據thestar網站報導,87歲的美國德州老爺爺在家裡換輪胎時發生意外,左手被擋泥板壓在地上。當時室外37度的高溫讓金屬像熨斗般燙傷他被壓住的手,而且在30分鐘後才被家人發現。 (source: thestar/youtube) 雖然老爺爺有戴手套,還是被金屬灼傷了他的左手。送醫後,醫生...

閱讀詳情 »

手腳痠麻痛,小心除了血液循環不良,甚至有可能你的神經已經開始產生病變,了解不同部位和神經區塊的關係,就能知道身體哪裡開始拉警報,今天我們請到專家來告訴你,如何透過按診,告訴你身體徵象如何暗示你的健康危機!   神經病變的警訊 痠麻痛無力動作不協調或感覺異常這些症狀產生的時候都有可能是神經...

閱讀詳情 »

許多民眾認為吃油會發胖且導致心血管疾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王峰醫師指正,攝取不好的油脂與過多的精緻澱粉,才是容易導致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攝取好油脂,反有助改善發炎與失眠問題!  現代人經常久坐、少運動,加上外食飲食難以控制,以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突破4成。許多人把肥胖與衍生的心血管...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編譯:田春慧Photo Credit: mojzagrebinfo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為什麼有的人雖然胖但卻很健康,而有的人卻因肥胖而遭受糖尿病和心臟疾病的折磨,科學家從基因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有15%~20%的肥胖人士可以保持健康。 研究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