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農藥殘留超標,豆菜類連5年蟬聯第一

今年重大食安事件連環爆,大家度過心驚膽跳的一年,但關注餿水油、毒豆乾外,是不是把每天都會接觸的蔬果農藥殘留忘記了?衛福部食藥署在歲末公布103年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情形,豆菜類不合格率高達35.2%,平均每10件就有3~4件農藥殘留超標,而且連續5年奪冠,大家吃豆菜類食材時,要特別注重清洗及烹調方式喔!
農藥殘留超標,豆菜類連5年蟬聯第一
‧豆菜類不合格率達35.2%
食藥署103年抽驗2402件農產品農藥殘留情形,有257件不符規定,包括蔬菜類214件、水果類24件、其他類19件,比率為10.6%;另外,針對市售品牌包裝米檢測農藥殘留情形,全數合格。

蔬菜類中,豌豆、敏豆、菜豆、豇菜等豆菜類不合格率最高、達35.2%,其次為小黃瓜、甜椒、番茄等果菜類20.6%,小白菜、青江菜、油菜等小葉菜類10.8%;水果類中,芒果、龍眼、荔枝、蘋果、梨子等核果類不合格率最高為11.1%,柳丁、橘子等柑桔類10.7%;其他類別以香辛植物不合格率20.5%較高;257件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均已追查產地來源。

‧瓜菜類不合格率上升近倍
食藥署指出,統計99~103年5年來的農藥檢測結果,豆菜類不合格率由39.2%降至34.8%,已有微幅下降,但連年「蟬聯」第一的情形值得注意;未來將針對豆菜類、果菜類、小葉菜類等長年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加強檢測,此外,瓜菜類從去年的不合格率5%上升為9.6%,也將列入。

食藥署南區中心代主任劉芳銘指出,豆菜類屬「連續採收」作物,農民較不容易拿捏停藥期,有些可能噴藥次日就收成,以致殘留量偏高;而檢出殘留次數最多的是殺蟲劑「芬普尼」,長期大量食用有致癌及慢性中毒疑慮,但目前檢出濃度與國際動物實驗安全限量,尚不致傷害人體,仔細清洗蔬果,有助於大幅降低「芬普尼」殘留風險

‧花草茶第1泡先倒掉
為避免吃下殘留農藥,引發健康疑慮,食藥署建議民眾選購食材時,最好挑選有產銷履歷、CAS或有機認證的蔬果,烹調前,以流水沖洗,摘除蔬菜根部,浸泡10~20分鐘,並換水1~3次,再以清水沖洗;炒菜或煮湯時不加鍋蓋,可揮發農藥;即使是黃瓜、香蕉、柑桔、荔枝等帶皮蔬果,也需清洗後再去皮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玫瑰花、菊花、蓮花等香辛植物的不合格率也達20.5%,食藥署也建議民眾沖泡花草茶飲料時,最好將第1泡茶水倒掉更安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感冒、過敏、蕁麻疹…都是寒氣惹的禍! 中醫告訴你,寒氣從那來?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寒氣是一股具體能量,主收引、凝聚。風寒之邪未淨或治不得法,衍生諸多疾症,正是許多大病的前行因素,而我證諸臨床的確如此。寒氣致病是很簡單的物理學,即熱脹冷縮的原理。熱會擴張,寒會收縮,使...

閱讀詳情 »

發現感染蟯蟲問題,該如何治療?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用藥已非常便利,若家中有人感染時,需全家配合醫囑用藥,以免交互感染;另建議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需搭配被單、內衣褲的清洗、消毒、曝曬,以防止蟲卵殘留。  蟯蟲蟲卵的生命力強,可自然存活2至3週,若家中幼童不慎感染蟯蟲問題時,極容易傳染給...

閱讀詳情 »

資策會與大林慈院共同研發「膝關節健康管理系統」 提升個案追蹤管理效率,開啟醫療數位轉型「新膝望」 臺灣40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口,大約有一半以上、600萬人曾經有過膝蓋疼痛的經驗。至於60歲以上的銀髮族,則約有20%、多達100萬人罹患學名為「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也就是一般人...

閱讀詳情 »

疫苗是疾病預防的第一道關卡,藉由預防接種以降低日後染病的機率,讓健康多一層保障!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其實部分疫苗接種有其保護效期,並非所有疫苗接種後皆可終身防疫!尤其若為疾病的高危險群時,最好可向醫師諮詢疫苗接種建議,以維護個人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8年1月發佈之疫苗接種建議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